访问量:270671

综合述评

  • 高性能混凝土与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和应用

    冯乃谦;

    随着新型高效减水剂的发明与应用、矿物超细粉的回收与加工、纤维材料的发展以及新型水泥基材料的发明,混凝土技术有了重大突破,尤其是高性能混凝土(HPC)和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目前,HPC和UHPC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世界各地的重特大工程中。在UHPC配制中,要特别注意采用合理的配合比,同时指出混凝土在不同龄期的强度均明显高于设计基准强度。另外,新拌UHPC粘性大,流动慢,测定坍落度、扩展度所需时间长,施工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控制单方用水量、控制坍落度损失、利用粉体效应等措施。UHPC浇注成型后,容易产生自收缩开裂,通过控制水灰比、水胶比等能有效抑制其发展。

    2009年04期 v.38;No.31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6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9 ] |[阅读次数:51 ]
  • 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的发展及存在问题

    覃维祖;

    改革开放30年来,混凝土外加剂在土木建筑工程领域中得到迅速发展。从最初的松香热聚物引气剂,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萘系等减水剂,到以后的高效减水剂,在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和施工质量,减少混凝土单方水泥用量和用水量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结合混凝土外加剂发展历程,指出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混凝土外加剂使用不当、设计理念存在误区、规范标准定位存在偏差等。目前,混凝土外加剂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成分,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需要继续开展外加剂应用技术的研究。

    2009年04期 v.38;No.311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0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26 ]
  • 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现状及发展趋势

    田培;王玲;

    目前,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高效减水剂具有较高减水率,是使用最广的外加剂;以聚羧酸盐类为主要成分的高性能减水剂具有一定的引气性、较高的减水率和良好的坍落度保持性能,使环保型外加剂得到大量推广应用;含有阴离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新型增稠剂能够改善水泥浆体粘度且并不延迟水泥水化。另外还有膨胀剂、速凝剂、缓凝剂、复合型外加剂等均得到一定发展。聚羧酸盐系高性能减水剂和其它各种高效减水剂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共存发展,并不断完善和提高性能。

    2009年04期 v.38;No.311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9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141 ]
  • 我国模板脚手架行业取得的成就及发展前景

    糜嘉平;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模板、脚手架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模板、脚手架行业从无到有,数量、产量不断增加,品种、规格不断完善,设计、施工不断进步,且在施工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为了解决目前模板、脚手架行业存在的问题,应该积极开发新型模板技术,大力推广应用新型脚手架,大力推进模板工程施工专业化以及加强产品质量监督与管理以提高模板、脚手架产品质量和施工安全。

    2009年04期 v.38;No.311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7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43 ]
  • 我国竹胶合板模板行业的现状与展望

    赵仁杰;

    竹胶合板模板自研发以来,得到迅速发展,已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产业。该产业现有3种半成品加工模式,2种胶合工艺,以及3种产品营销模式。但目前竹胶合板模板行业存在着利润空间缩小、企业管理水平低下、产品市场无序竞争、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等弊端。基于此,提出了竹胶合板模板今后的发展方向:实现半成品加工的机械化、普及径向竹篾帘复合板生产技术、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方法、推行浸渍纸贴面竹胶合板工艺等。

    2009年04期 v.38;No.311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9 ]
  • 隧道工程防水等级标准及检测

    朱祖熹;张苹;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将于2009年4月颁布执行。介绍了规范中防水等级标准的确定依据、修正原因、检测方法等,并进行了相关分析。提出了英国、德国铁路、隧道及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标准及借鉴内容,指出我国新修订的防水标准在湿迹、渗漏水量要求方面均有合理改进,说明了两种渗漏水量检测方法:在有流动水的隧道内设集水井和贮水堰进行积水量检测。并分析了湿迹与漏点的检测与换算。

    2009年04期 v.38;No.311 22-2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25 ]

信息与文摘

重大工程

  • 广州新电视塔结构施工控制技术

    崔晓强;胡玉银;吴欣之;陈安民;陈刚;

    结构施工控制是保证结构安全高效施工和最终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手段。结合广州新电视塔工程,对建筑结构施工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指出以闭环控制方法为主进行结构施工控制,同时积极探索采用自适应控制方法。施工控制系统包括预报分析系统、调整系统和监测系统。详细介绍了建筑结构的控制目标,以及施工阶段荷载、计算基本要求、计算基本内容等预报分析系统,和结构平面位置控制、结构标高控制、转换桁架标高控制、内力与稳定控制等调整系统。

    2009年04期 v.38;No.311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35 ]
  • 整体提升钢平台系统在广州新电视塔核心筒施工中的应用

    林海;龚剑;倪杰;崔晓强;李子旭;胡志乔;

    广州新电视塔核心筒结构复杂,采用整体提升钢平台方法施工。施工过程中,利用结构劲性柱作为爬升支撑柱,有效地降低施工成本;使用超升工艺,实现竖向结构与水平结构同步施工;为减轻劲性柱负担,采用在核心筒楼梯间部位布置2个内筒外架的复合支撑系统,保证了劲性柱的安装精度。另外,为了控制劲性柱变形,使用临时连系梁将劲性柱连接,并选择部分劲性柱布置法线方向支撑。广州新电视塔整体提升钢平台系统满足了施工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9年04期 v.38;No.311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54 ]
  • 广州新电视塔基础筏板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

    梁艺铭;尹穗;邵泉;胡志乔;陈安民;关尔道;

    广州新电视塔C区基础筏板混凝土施工采用一次连续浇筑成型的施工方案。由于基础筏板超长且面积大,现场采取针对性措施,顺利完成了混凝土浇筑。设计方面,为了保证筏板及环梁有足够的刚度和抗裂性能,筏板采用大直径螺纹钢筋双向布置,环梁内设置拉筋;另外选择合理的配合比,提高混凝土性能。施工方面,各浇筑段采用推移浇筑法,有效避免混凝土收缩裂缝和施工冷缝;为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于混凝土内布置测温点监测其温度。

    2009年04期 v.38;No.311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43 ]
  • 广州新电视塔外框筒钢结构温度监控技术

    赵大鹏;崔晓强;刘全羽;李子旭;陈刚;

    温度对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变形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610m高广州新电视塔温度效应进行模拟计算,证明温度荷载对结构变形影响非常显著。因此,在建造过程中对电视塔外框筒钢结构布置了温度监测系统,得到了一系列准确有效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比较,得出阳面柱外侧温度比阴面柱外侧温度高,差异较大,内侧温度二者趋于一致;阳面柱内外侧温差不明显,阴面柱及斜支撑内外侧温差相对较明显。根据分析结果,对测量方案进行了局部调整,消除了温度效应对结构施工的影响。

    2009年04期 v.38;No.311 36-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2 ]
  • 广州新电视塔外挂内爬式塔式起重机应用技术

    郁政华;陈晓明;吴欣之;邵泉;

    广州新电视塔采用2台M900D外挂内爬式塔式起重机。详细介绍了该起重机的基本构造及相关参数、爬升支承架组成、安装流程和爬升流程。为确保起重设备正常运转,对起重机进行了试吊及应力测试,其中试吊包括单绳试运转和双绳试运转。监测结果表明,塔式起重机在安装、负载试验、爬升过程中各构件最大应力均小于材料抗拉强度,满足安全度要求。

    2009年04期 v.38;No.311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20 ]
  • CCTV主楼结构施工用塔式起重机选型和定位

    杨晓毅;刘宝山;彭明祥;

    根据塔式起重机选择定位原则——满足钢结构施工需要,对照起重能力和提升速度等指标,考虑现场起重机的协同作业和相互安装、拆卸关系等,CCTV主楼结构塔楼1和塔楼2分别采用1台M1280D和1台M600D动臂式塔式起重机;裙房采用2台M440D动臂式和1台C70/50B塔式起重机。通过对塔楼M1280D动臂式塔式起重机起重性能与施工现场各半径范围内最重构件的比较分析,指出各起重机均能发挥各自起吊能力,且覆盖施工吊装区域内所有构件。

    2009年04期 v.38;No.311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5 ]
  • CCTV主楼大型动臂式塔式起重机高空移位安装

    许立山;张汉;肖南;

    CCTV主楼塔楼双向倾斜,悬臂结构悬挑距离长。施工过程中需将内爬塔式起重机多台次移位安装。从主体钢结构工程、压型钢板工程、混凝土工程、核心筒的加固支撑等方面介绍了塔式起重机高空移位工况。重点阐述了M1280D塔式起重机高空移位超重部件摆放和拆装顺序,以及超长起重臂高空摆放部位选择和安全措施。

    2009年04期 v.38;No.311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26 ]
  • CCTV主楼悬臂部位塔式起重机运行安全监测

    余渊;张胜利;彭明祥;

    CCTV主楼悬臂施工阶段,对塔式起重机在移位安装至悬臂部位过程中和使用状态下进行高频次、高精度、多点位动态监测。监测内容为垂直度和支撑梁水平度,分别采用激光铅直仪和电子经纬仪。通过对各测点监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塔式起重机底座的不均匀沉降和塔身位移变形数据波动范围均不大,满足塔式起重机安全使用限值要求;另外,悬臂部位塔式起重机自重及吊运负荷状态下对结构产生的变形影响很小,说明其底座设计及加固措施合理、有效。

    2009年04期 v.38;No.311 46-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43 ]
  • CCTV主楼悬臂部位大型塔式起重机安装技术

    张鹏;陈振明;彭明祥;

    CCTV主楼塔楼双向倾斜,塔楼1、2分别安装1台M1280D和1台M600D动臂式塔式起重机,4台塔式起重机拆除难度大,需要先移装2台M600D塔式起重机至悬臂部位。重点介绍了M600D塔式起重机悬臂支撑设计以及附着设计和加工。指出可以通过对桁架增加立柱的方式对悬臂进行加固;另外,附着杆的增加可以降低起重机对下部悬臂桁架的不利荷载。最后介绍了悬臂部位M600D移位安装流程。

    2009年04期 v.38;No.311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39 ]
  • CCTV主楼大型塔式起重机拆除技术

    胡鏖;杨晓毅;杨士江;

    CCTV主楼塔楼分别采用1台M1280D和1台M600D动臂式塔式起重机,4台大型起重机部件超重、超大且屋面倾斜,拆除难度大。分析了工程特点和设备性能,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拆除方式,介绍了塔式起重机顺序拆除和与屋面起重机WQ16、WQ6相结合的拆除技术。关键点在于拆卸起重臂时,不能直接拆卸吊到地面,而应将起重臂分解拆散后吊运地面装车运出,因此需提前准备好满足性能要求的汽车起重机和板车。

    2009年04期 v.38;No.311 51-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49 ]

模板脚手架工程

  • 模板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技术

    张良杰;

    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模板关系到质量、安全、工程进度和经济效益。模板的先进技术固然重要,但在施工过程中,管理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提出了模板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选择模板工艺和品种必须作技术经济比较;模板设计必须满足施工要求,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一般支模应有施工方案,滑模、爬模和清水混凝土模板应有施工组织设计;高度重视模板加工和安装质量;重视原始记录和资料积累;重视模板的清理、润滑和维护;加强现场混凝土检测和测量等。指出模板公司要同施工单位协作,加强模板管理,让模板发挥更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2009年04期 v.38;No.311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 ]
  • 沙特SS-22变电所大型快装模板预制与安装

    潘晓伟;张志强;

    SS-22变电所是沙特目前在建的最大变电所。由于沙特本地没有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和现浇楼板的定型钢模板,采用胶合板与铝合金骨架相结合的大型模板施工工艺。该工艺主要材料包括对拉螺栓、PVC套管、塑料封头、竖骨架、铝合金骨架等。主要介绍了墙体、楼板支撑系统及模板安装,指出模板安装过程中,对拉螺栓应安装在竖骨架中间;内外模板全部安装就位后,应调整模板的垂直度以及墙体厚度;浇筑混凝土时,应用软管代替泵车原有的硬橡胶管,以减小混凝土对模板的冲击。

    2009年04期 v.38;No.311 57-58+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3 ]
  • 240m高单筒式烟囱电动升模外架单爬施工技术

    匡达;

    在华电石门电厂240m高单筒式烟囱工程施工中,对电动升模体系的提升系统、平台系统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采用电动升模外架单爬技术,使外支模操作架和外提升架其中一架固定,另外一架相对运动,交替爬升,以带动模板及整个施工平台提升;并采用内支模吊挂在辐射梁上的方式,减少了内操作提升架,保证了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并降低了成本。该体系由电动提升系统、随升操作平台及垂直运输系统、单元式模板系统、电气及信号控制系统等组成。

    2009年04期 v.38;No.311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6 ]
  • 洛阳国际贸易中心梁式转换层支撑体系施工技术

    毛学墙;

    转换层是高层建筑的重要结构层,其施工方案直接决定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工期和效益。结合洛阳国际贸易中心工程实践,对梁式转换层结构施工方案尤其是支撑体系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类比分析,综合采用了荷载传递、埋设钢管、叠合浇筑方法。同时进行了支撑体系承载力验算、主要杆件受力验算,并对支撑体系采取框支柱根部设置预埋件、立杆下垫钢板等加强措施,保证工程质量,并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2009年04期 v.38;No.311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38 ]
  • 烟台广电中心扣件式高架支模设计与施工

    于全忠;高善友;刘涛;

    烟台广电中心大楼模板支架高34.4m,支设难度大,经综合考虑,选用扣件式钢管满堂脚手架搭设竖向支撑体系。施工前,对钢管支架稳定性、主梁模板等进行验算分析,说明其均满足施工设计要求。为满足支架安全性,提出一些构造措施,如:梁底水平横杆必须设置在主节点处,每根立杆底部必须设置底座或垫板,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立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不得采用搭接等。计算得出,所有高架支模部位以下的支撑体系不得拆除,待超高性能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与高架体系一并拆除。

    2009年04期 v.38;No.311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5 ]
  • 某高层中厅高大模板支架现场测试研究

    孙彦仕;李伟;梁福利;胡长明;

    经过对某高层中厅高大模板支架现场实测,实时监控混凝土从浇筑到养护整个过程中,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体系中立杆、横杆、剪刀撑、抱柱件应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实测数据表明混凝土开始浇筑时,支撑体系各部件应力急剧上升;浇筑完毕,应力基本趋于稳定。但在混凝土养护阶段,某些支架应力仍然上升,因此为了保证支架安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应避免在楼板上产生较大的集中荷载;另外,剪刀撑对模板支架整体稳定起了很大作用,施工中应重视剪刀撑的布设。

    2009年04期 v.38;No.311 68-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3 ]
  • 扣件式钢管高大模板支架整体稳定试验研究

    胡长明;董攀;沈勤;张化振;

    通过扣件式钢管高大模板支架试验结果和有限元计算对比,表明用取值在一定范围的广义假想水平力来模拟支架的广义初始缺陷是合理的。而且,在计算广义初始缺陷对架体稳定承载力影响时,可采取在各横杆和立杆的连接点处施加广义假想水平力来模拟广义初始缺陷。综合试验结果和有限元计算对比分析,可得出:随着初始缺陷的增加,支模架的稳定承载力不断降低,且下降趋势较明显,因此要严格按相关规范进行施工,控制好支架的初始缺陷,是保证支架稳定的关键。

    2009年04期 v.38;No.311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34 ]
  • 顶端伸出长度对高大模板支架稳定承载力的影响分析

    闫鑫;胡长明;曾凡奎;梅源;董攀;

    对于高支模体系,不同顶端伸出长度(a值)和搭设步距对其整体稳定承载力有显著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理想高支模体系的计算模型,模拟分析不同顶端伸出长度和不同搭设步距下高支模体系的线性和非线性稳定承载力,对比分析得出a临界值为0.2m,并反算出其对应的计算长度系数。指出进行高支模设计时,施加2%竖向力作为水平力作用在架体刚度弱侧能够保证结构安全。

    2009年04期 v.38;No.311 73-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29 ]
  • 扣件式钢管高大模板支架施工安全监理

    周继忠;

    通过对扣件式钢管高大模板支撑体系倒塌事故案例调研,认真分析事故原因,提出监理工程师对扣件式钢管模板高大支撑体系施工安全控制应从提高监理人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出发,对工程特点、施工方法与施工条件进行分析,认真制定扣件式钢管模板高大支撑施工监理实施细则,重视施工方案及施工人员资格审查,严格把住材料质量关,督促施工单位及时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加强施工过程的检查与验收,控制好混凝土浇筑阶段荷载与浇筑路径,确保扣件式钢管模板高大支撑的施工安全。

    2009年04期 v.38;No.311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7 ]
  • 无背楞拼装式全钢大模板技术及应用

    石亚明;

    奥宇126型无背楞拼装式全钢大模板技术应用于带有装饰条的清水混凝土工程中。模板类型有标准平模、异型平模和标准阴角模。重点介绍了面板、边框、横肋和竖肋、装饰条连接板、装饰条等平模构造及其连接方式,该模板体系已经成功应用于上海华为工程。根据应用过程中技术上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提高三角边框轧制精度以降低三角边框直线度误差;改进横肋下料工艺,提高垂直精度以提高组拼时模板面板整体平直度。

    2009年04期 v.38;No.311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21 ]
  • 扣件式钢管承重支架安全系数

    唐炳全;周观根;肖炽;

    扣件式钢管承重支架目前得到广泛应用,在计算理论及设计计算方法上已取得重大进展。对该类承重支架工作条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其工作条件系数组成为扣件及钢管合格程度影响系数、扣件新旧程度影响系数、钢管初弯曲影响系数、扣件拧紧程度影响系数等。另外,钢管壁厚、立杆安装垂直度偏差、扣件构造和安装偏心、支架搭设高度等均对支架安全性产生影响。各因素综合形成扣件式钢管承重支架的安全系数,指出设计安全度需达3倍才能满足支架安全性要求。

    2009年04期 v.38;No.311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4 ]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

  • 某工程地下室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跳仓法施工技术

    林沛华;许少杰;葛毓东;

    综合考虑后浇带施工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跳仓法施工优点,广州世纪云顶雅苑工程地下室超长、超宽底板大体积混凝土采用跳仓法施工技术。指出跳仓法施工的注意事项:仓块宜小不宜大;仓间混凝土浇筑时间间隔宜长不宜短;水泥用量宜少不宜多;混凝土养护宜早不宜迟等。同时给出了混凝土配合比、温度控制措施以及施工缝做法,成功解决了大体积底板因混凝土收缩应力及水泥水化热作用而出现的裂缝问题,也解决了大方量混凝土连续浇筑施工的技术问题。

    2009年04期 v.38;No.311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7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37 ]
  • 大面积超平整度混凝土地面施工方法

    冯锦华;王寿昌;秦一统;杨燕;

    近年来大面积高标准平整度混凝土地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广西某工程设计对地面平整度要求为1mm/2000mm,远高于规范要求的4mm/2000mm。该工程地面采用先分仓后填仓浇筑混凝土的方法,分仓浇筑混凝土前,先安装槽钢模板,支模时利用水平仪、标尺测量,严格控制槽钢模板板面的标高及平整度。另外,详细介绍了地面钢筋绑扎、槽钢模板安装、标高测量、混凝土浇筑、横向伸缩缝切割等施工工艺。本工程实施的大面积超平整度混凝土地面施工技术方案,确保平整度达到合同要求,保证了施工工期。

    2009年04期 v.38;No.311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3 ]

道路桥梁工程

  • 阜阳泉河大桥C6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施工

    张庆远;

    安徽省阜阳市泉河大桥工程V形墩及箱梁各段均为C60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该工程混凝土施工具有配合比设计难度大、施工控制要求高等特点。因此,从原材料、配合比组成关键指标、配合比设计三方面进行配合比优选试验,并从材料进场、降温、搅拌、振捣、养护等方面介绍施工控制措施。指出C60高强混凝土配制过程中,应采用高性能的外加剂和分级级配的骨料;外加剂后掺法能使拌合物具有良好的工作性,并节省外加剂和水泥用量;在高强大体积混凝土内部预埋降温循环水管和测温探头进行实时监测,能有效避免温度裂缝的出现。

    2009年04期 v.38;No.311 92-94+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33 ]
  • 苏通大桥超薄防裂抗渗桥面调平层混凝土配制与施工

    贺洪儒;陶建飞;李进辉;

    苏通大桥部分桥面调平层超薄,决定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并掺入聚丙烯纤维的技术措施,解决超薄调平层混凝土易开裂、抗渗性差等技术难题。通过砂浆、混凝土抗开裂试验确定混凝土中聚丙烯纤维种类,同时采取优选混凝土原材料和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的技术措施,结合试验段对施工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确定高性能聚丙烯混凝土正式施工工艺,详细介绍抛丸处理箱梁表面,铺设网片,安装振捣轨道梁,喷雾润湿箱梁等工艺措施。现场检测表明,混凝土未出现裂纹,且抗渗性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2009年04期 v.38;No.311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8 ]
  • 富含磷石膏道路底基层改良再生现场试验与应用

    丁建文;石名磊;

    以某道路建设为研究背景,通过界限含水率试验及X荧光定量分析,指出工业废料磷石膏直接取代二灰土中的粉煤灰,大剂量应用于道路底基层稳定土,在富水环境下引发吸水膨胀是导致工程病害的根本原因。通过现场试验,提出道路底基层既有富含磷石膏混合料的改良再生方案,并进行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将6.5%L(石灰)+20%F(粉煤灰)+73.5%H(既有混合料)的组合配合比应用于全线道路底基层改良再生施工中,路用性能检测结果和道路使用效果均良好。

    2009年04期 v.38;No.311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7 ]
  • 复合高性能混凝土在机场道面工程中的应用

    唐寻;宋显宏;杨和礼;

    结合某机场扩建改造工程,研究粉煤灰与聚丙烯纤维复合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干缩性、耐磨损性、抗疲劳性和抗裂性。给出聚丙烯纤维的最佳掺量1.4~1.6kg/m3。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与聚丙烯纤维道面高性能混凝土可提高机场道面的力学性能,减小混凝土干燥收缩量,改善抗磨损性,提高抗裂性,确保飞行安全,可成功应用于机场道面工程中。

    2009年04期 v.38;No.311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49 ]
  • 高温水泥对混凝土路面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罗翥;赵尚传;付智;韩旭;

    通过试验分析水泥温度与净浆稠度、初凝时间、终凝时间、抗折强度以及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关系。指出净浆稠度和抗折强度均与水泥温度呈明显的线性关系,而且随着水泥温度的提高,净浆初、终凝时间均逐渐缩短。另外,为了保证混凝土坍落度、弯拉强度等工作性能,水泥温度应控制在60℃以下。根据试验结果,提出改进水泥装卸工艺、利用骨料吸热、严格控制水灰比等混凝土路面高温水泥的施工控制方法。

    2009年04期 v.38;No.311 105-106+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40 ]

信息化

  • 建筑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难点及对策

    邓和平;

    建筑施工行业具有离散性、单件性、松耦合、流动性、非标准性、突破性等特点;计算机系统难以服从建筑施工行业的业务逻辑,它的关系模型不能覆盖全部实际业务模式;另外信息化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需求分析、孤岛与集成化平台、管理与技术、信息化规划等误区,因此管理信息化很难在建筑施工行业应用普及。基于此,提出建筑施工行业管理信息化对策,如:加强行业研究,理性看待信息技术,采用适合行业特点的管理信息化推进策略,建立复合型人才队伍等。

    2009年04期 v.38;No.311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17 ]
  • “状态报告”进度控制法在空客A320工程中的应用

    杨建国;李忠雨;刘万里;赵菁;周国政;

    通过吸收、借鉴国外工程技术人员计划管理的方式与经验,结合国内横道图和网络图的方法与优势,提出"状态报告C"进度控制法,应用于空中客车A320系列飞机中国总装线工程中。与国外常用的状态报告进度管理形式相比,"状态报告C"进度控制法增加了月进度计划横道图及上周施工工程量完成情况和预警电子图表。状态报告最好的适用对象是大型多单体的共建项目,尤其对于质量要求高、施工标准高、工期精度高的项目。

    2009年04期 v.38;No.311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学术争鸣

  • 混凝土应用中的认识误区及其解决方法

    王桂玲;危鼎;

    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与商品混凝土公司的技术生产人员,对混凝土生产、使用存在部分认识上的误区,例如:混凝土中石子少、粒径小更适合泵送;可以用矿渣粉代替矿渣水泥,减少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高水泥用量可以配制出高强度混凝土;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不能泵送等。针对此,提出一些建议性措施,提高工程人员对混凝土的正确认识,如:不能仅靠提高水泥用量配制高强混凝土,低强混凝土也可以泵送,泵送混凝土应充分考虑石子用量、粒径和级配等。

    2009年04期 v.38;No.311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工法交流

技术讲座

科技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