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小安;郭彦林;王昆;赵思远;徐衍林;
在某体育馆巨型钢拱斜拉屋盖结构形式中,巨型钢管桁架拱的现场安装是其施工中的难点。针对该体育馆钢拱安装,提出了一种整体旋转起扳滑移施工方法,不仅可以避免传统的胎架支承和分段提升施工方法可能带来的初始内力过大的问题,而且钢拱安装与屋盖施工的平行作业可缩短施工周期并节约施工成本。为真实模拟钢拱的施工过程,在有限元结构分析模型中采用了一体化建模技术;通过对某体育馆的钢拱按照整体旋转起扳滑移法进行了施工全过程模拟分析,在计算机上实现了钢拱起扳滑移过程中的连续作业。分析结果揭示了钢拱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拱脚反力的变化、拱沿弧线的内力分布与幅值、拱弧线在起扳与滑移过程中的面内与面外变形以及吊点区域局部构件应力的变化,为进一步深化施工方案提供了技术支持。
2009年11期 v.38;No.318 11-17+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郭彦林;王昆;王小安;赵思远;邓静芝;何国民;梁建文;
一种常用的悬吊结构体系由巨型钢拱、固定屋盖以及连接二者之间的拉索组成,在施工过程中其变形主要由预应力索张拉和结构自重所致。由于某种使用功能的缘故,对施工完成后的结构位形,即目标位形常提出明确的要求。设定这类悬吊结构体系的设计位形就是结构的目标位形,考虑结构自重与拉索预应力的共同作用,采用正装迭代找形方法求解基于巨型钢拱与固定屋盖结构目标位形的初始安装位形,进而确定这类结构的安装预调值。文中还对预应力索的张拉顺序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比较拉索单步张拉和分阶段张拉方案的计算结果,说明了单步张拉与分阶段张拉方案的适用范围。
2009年11期 v.38;No.318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房海;王明艳;周义宝;
潍坊奥体中心体育场工程采用大跨度自支承式密合安装体系——直立锁边点支撑系统金属屋面,不仅在隔热、吸声等功效上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在第一道面层防水上采用金属压型板相互扣接,形成密闭的主层防水,在屋面系统的内部也设置了多道辅助防水层,将回返的毛细雨水或冷凝水通过内部空腔的通风功能直接消化掉。其最大的特点在于结构轻巧简洁、外观典雅美观、构造安全可靠、施工方便灵活、系统排防水功能强。本工程施工做到节点优化、切合实际,使直立锁边机械咬合点支撑构造在本工程中灵活应用,充分发挥这种构造的优越性。
2009年11期 v.38;No.318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郭强;李水才;
中国文字博物馆工程外檐采用饕餮纹装饰板,采用二凹二凸混凝土-硅胶模板体系进行预制,具有模板制作费用低、周转使用次数多、纹饰效果易于控制等特点,与原设计的现浇饕餮纹装饰板施工相比可节省大面积专用装饰模板制作费用、脚手架搭设费用,有效解决了板壁高、薄、斜引起的施工难题,该技术可广泛适用于各类建筑结构室内外带有复杂纹饰混凝土装饰构件和大型混凝土装饰板工程的施工。
2009年11期 v.38;No.318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郑晖;邵凯平;俞宏;金玲;
杭州某建筑总建筑面积约25万m2,分南北两个塔楼,中间有景观河分隔,采用空中通廊将塔楼连接。通廊采用钢结构,是由两榀主桁架和连接主桁架的楼面及屋面梁组成的空间结构,跨度达81.35m,重676t。采用整体提升,高空滑移后补嵌后装段的施工方法。详细介绍了主要施工步骤和关键部位处理措施。
2009年11期 v.38;No.318 32-3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叶海明;
50000m3 LNG储罐是全包容式储罐,其钢罐顶采用气升法整体吹升到位后,与压缩环焊接。介绍了气升关键技术:确保气升平稳的平衡装置;防止风压失压的密封装置;罐顶气升到位时与压缩环快速连接的定位装置;选用适用风量、风压的供风系统;保证电力不会中断的供电系统;以及吹升实施过程。
2009年11期 v.38;No.318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吴文贵;王军;孙克平;杨文;
建设绿色混凝土产业化基地顺应国家政策导向,以绿色环保为主题,以实现混凝土产品绿色化为目标。从建设完善的绿色混凝土原材料供应链、建设环境友好型混凝土供应站以及开发绿色混凝土产品论述了建设绿色混凝土产业化基地的三个实施方面,以实现减少混凝土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提供国内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发展新思路。
2009年11期 v.38;No.318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卢国春;卢克强;汪仲琦;
北京国美商都A区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按照标准规范的要求,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环保制度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降低自然资源消耗,创造环保节能的绿色建筑。主要介绍了绿色施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重点和要求,详细介绍了绿色施工的管理措施,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措施。本项目绿色施工实施获得了成功。
2009年11期 v.38;No.318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焦挺;郑金宏;吴忠勇;饶益民;姜国忠;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浙江宁波北仑发电厂三期工程A标段在绿色工地施工过程中,通过先期的组织,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支持,强化现场管理,取得了创建绿色工地的良好效果。
2009年11期 v.38;No.318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段春伟;
中组部办公楼是一座大型政府办公楼。该工程新建伊始,就把建造一座现代化、高智能、绿色、节能、环保的建筑作为最终目标,通过精心组织、细心设计、精细施工,建设过程中应用了16项绿色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既保证了大楼的建设质量,又缩短了工期,节约了资源,实现了大楼的绿色环保要求。该工程获得2007年度中国绿色建筑创新一等奖。主要介绍了本工程建设过程中用到的绿色施工管理和绿色施工技术。
2009年11期 v.38;No.318 49-5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魏洋;吕清芳;张齐生;禹永哲;吕志涛;
我国竹材资源丰富,竹结构具有与木结构相似的优良品质,可实现"以竹代木"。结合抗震安居房构件的选用,介绍了相关的竹材产品及其力学性能,竹材在力学性能方面优于普通木材,在竹结构设计时应根据构件特点综合考虑竹材产品类型;同时,系统地论述了现代竹结构抗震安居房的设计与施工技术,采用梁柱结构体系为主的结构体系及金属节点的节点形式,实现了竹结构的快速集成装配施工。
2009年11期 v.38;No.318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7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 何纯涛;王震;郝春祥;
阳光追逐(反射)镜系统是一项利用日光能源进行照明的采光系统,具有探测阳光,根据阳光角度调整转向的功能,最终将阳光反射到指定区域。介绍了阳光追逐镜系统的工艺原理和施工工艺流程,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操作要点。该系统首次应用到环境保护部履约中心业务用房工程中,可以大幅度降低能源消耗。
2009年11期 v.38;No.318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纯涛;陈明;邓建;
石材蜂窝铝板具有质量轻、承载力大、易安装、隔声隔热、防火防潮、绿色环保等优点,逐步被人们所采用。然而石材和铝蜂窝板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当这种复合材料用于建筑外装饰材料时,易产生较大的变形。施工中,通过试验,运用价值工程方法,确定了石材蜂窝铝板复合材料中各种材料的组合方式,并制定了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及控制措施。在具体工程中被成功应用。
2009年11期 v.38;No.318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贵才;陈浩;何纯涛;
单晶体光伏发电幕墙是一种高科技建筑外壳,不仅满足阻燃、隔热和消声等建筑物理要求,还可抵御恶劣天气,集节能、环保、自然于一体,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主要介绍了此种幕墙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同时着重介绍了光电幕墙的安装工艺。本系统的成功应用节约了后期使用中带来的相应电器照明系统的维护、更换、清洗以及能源损耗费用。
2009年11期 v.38;No.318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梁贵才;陈浩;何纯涛;
现场组装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系统中真空管采用经纬仪投测方法,定位其轴线和间距,使之满足设计精度要求,保证了真空管对接的同轴度及可靠的固定方式。并自行设计和制作真空管支架,能满足真空管抗风压要求,且便于后期维护。该施工技术在环境保护部某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获得了许多宝贵经验。
2009年11期 v.38;No.318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吉祥;杨晓华;葛兴杰;高君;沈继江;
采用强制循环双水箱直接系统的太阳能集中热水系统,与建筑结构同步设计、同步施工。该系统主要由集热贮热循环系统、辅助加热供水循环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等组成,根据太阳能利用条件、集热器安装位置和日平均用热水量等计算确定太阳能集热器面积及贮热水箱体积;根据建筑物现有能源选择辅助热源,使资源优化配置;采用智能化电气控制系统,按照用户使用要求,实现24h或定时供应45~55℃热水。科学合理安排施工工艺流程,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达到环保节能的应用效果。
2009年11期 v.38;No.318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李珠;王宏;朱民伟;刘元珍;代学灵;
为了研究玻化微珠整体式保温隔热建筑楼板在火灾时的材料性能,需要研究其内部的温度场,根据传热学原理,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火灾下保温板的温度场分析,计算出楼板截面的温度分布规律,得出了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2009年11期 v.38;No.318 72-73+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殷惠君;王玉岭;亓立刚;吕西林;
聚合物砂浆是一种新型的混凝土修补材料,具有强度高、收缩小、与混凝土黏结性能好等一系列优点;将其与钢丝绳网片结合形成的加固薄层能与被加固的混凝土构件很好地共同工作,且对原构件的尺寸加大很少。采用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外加层加固混凝土构件能有效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刚度、抗裂性和延性。中国国家博物馆老馆的板结构较薄,已产生了大量静止裂缝,详细介绍了钢丝绳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技术加固博物馆屋面板结构的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要点。
2009年11期 v.38;No.318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果;
为了解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顺序对新老混凝土组合梁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双T形截面新老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研究。对试验梁进行中载和偏载两种加载方式,测量了支座反力、变形及新老混凝土黏结面间的应变差值。试验结果表明,后张钢绞线对先张钢绞线造成一定的预应力损失,但是损失值较小,最大损失值为2.31%。在预应力和静载作用下,荷载主要影响加载的一侧,对非加载侧的影响较小。黏结面上下应变差值为5×10-6~7×10-6,界面间无明显滑移。
2009年11期 v.38;No.318 77-79+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欧阳煜;胡莹;蔡志鸿;
原3层砖木混合结构老建筑,拟保留东面和南面两片外墙,拆除内部其他结构,新建成14层的新综合楼,如何保证两片墙体在内部建筑拆除施工过程中不产生较大的位移或倒塌,成为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模型模拟墙体的各个施工过程,通过对墙体模型各个加载步的控制,计算得到整个施工过程中墙体的变形和位移情况,校核和改进结构的初步加固方案,为整个结构的施工过程提供计算依据。
2009年11期 v.38;No.318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建军;
甘肃兰州某商厦由于使用功能的改变,需要将天井封堵,增加楼板,从而增加商厦营业面积。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进行改造,介绍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改造工程中的节点设计和构造处理。实践证明,型钢组合结构由于强度高,结构自重相对较轻,湿作业量小,施工周期短,在加固改造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009年11期 v.38;No.318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简文华;王杰;石磊;
由于建筑物用途的改变需要对已张拉完毕的无粘结预应力结构进行改造。由于原结构的预应力筋已经张拉完毕,存在有较高的预压应力,切断预应力会对结构的挠度、裂缝等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对施工过程的安全要求特别高。介绍改造加固施工中的预应力筋处理方法,包括预应力处理中的支撑系统搭设、混凝土剔凿、预应力筋切断、放张及重新张拉等,施工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效果。
2009年11期 v.38;No.318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琦;周奎;
根据纤维复合材料加固钢筋混凝土桥梁的作用原理,结合规范及相关试验结果,导出了芳玻韧布加固预应力混凝土空腹矮T梁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及其施工工艺。结合工程实例进行加固后截面承载力计算,结果验证了芳玻韧布用于桥梁加固中的有效性。
2009年11期 v.38;No.318 88-90+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宇捷;李俊才;陈志宁;王政;
深基坑在深厚淤泥质土中施工时,由于土质较差,基坑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变形,也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对基坑被动区土体进行加固。通过工程实例,比较了在两个不同的加固条件下施工时,理论计算所得的基坑被动区土体加固前后的各项物理力学参数指标的差异,以及实测的道路、建筑沉降变形量的差异,以此说明合理加固基坑被动区土体,能显著提高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减小支护结构的侧向变形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009年11期 v.38;No.318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张勇;杨富民;
铁路建设近几年进入了迅猛发展阶段,为保证混凝土结构物的正常使用寿命,铁路相关部门制定了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桥梁、轨道板及轨枕混凝土技术条件等系列技术标准,较大限度地保证铁路工程建筑物正常使用服务年限。对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情况、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要求、桥梁和无砟轨道混凝土工程等相关技术要求以及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进行介绍。
2009年11期 v.38;No.318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朱莉;
钢管混凝土结构具有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等特点,能充分发挥两种材料的优点。北京财富中心写字楼项目(高258m)外框柱采用钢管混凝土结构。以财富中心二期写字楼项目圆形钢管混凝土外框柱为例,对这种结构在受力、抗震性能、节点形式、施工方式、防火性能、工程造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与在超高层中组合结构常用的型钢混凝土柱进行对比,进一步说明钢管混凝土结构的优越性。并对其设计、施工提出合理建议。讨论了不同浇注方式对钢管内混凝土密实度的影响。可靠的浇注质量和钢管内混凝土的密实度是确保钢管混凝土满足其设计强度、保证钢管和核心混凝土相互协同作用充分发挥的重要前提。
2009年11期 v.38;No.318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华杰;杨耀辉;王岩;
天津津塔工程主塔楼地下4层,地上73层,采用钢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体系,柱采用钢管混凝土组合柱,其中混凝土强度等级最高为C60.由于部分钢管柱内存在许多纵横向隔板,传统的从上往下浇筑混凝土工艺无法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采用从下而上的顶升浇筑工艺。浇筑前,进行了现场试验,确定了浇筑过程的参数。
2009年11期 v.38;No.318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蒋学茂;严芳;
陶粒混凝土地面最易出现表面不平、起砂、空鼓和裂缝等质量通病。经过多年工程实践,找到了质量通病的具体原因及防治措施。对陶粒混凝土地面的质量标准提出了建议。同时介绍了陶粒混凝土地面的具体施工工艺、成品保护措施及需注意的质量问题。
2009年11期 v.38;No.318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韩春雷;
回弹法检测构件底面混凝土抗压强度时,如通过角度修正和浇筑面修正存在一定的误差。为验证底面回弹值、底板芯样强度值、同条件试块及侧面芯样强度值的关系,进行了试验。通过试验建立了构件底面混凝土抗压强度曲线,提高了检测精度。
2009年11期 v.38;No.318 107-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