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肖绪文;单彩杰;
《建筑业10项新技术创新研究》课题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主持完成的。通过组织国内不同地区大型总承包企业、高校、行业协会、专业公司共同编制完成了《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主要包括: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混凝土技术、钢筋及预应力技术、模板及脚手架技术、钢结构技术、机电安装工程技术、绿色施工技术、防水技术、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信息化应用技术。重点介绍了2010版新技术与2005版的区别及新增内容。
2011年05期 v.40;No.336 1-4+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文生;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之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包括:灌注桩后注浆技术、长螺旋钻孔压灌桩技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技术、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技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工具式组合内支撑技术、逆作法施工技术、爆破挤淤法技术、高边坡防护技术、非开挖埋管技术、大断面矩形地下通道掘进施工技术、复杂盾构法施工技术、智能化气压沉箱施工技术以及双聚能预裂与光面爆破综合技术。介绍了各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主要技术要点及其推广应用。
2011年05期 v.40;No.336 5-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7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石云兴;肖绪文;单彩杰;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之混凝土技术包括高耐久性混凝土技术、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自密实混凝土技术、清水混凝土技术、轻骨料混凝土技术、纤维混凝土技术、透水混凝土技术、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以及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施工技术。介绍了该技术的编制背景、主要内容及要点。本次编制首次将节能生态效益混凝土列入其中,有益于推进生态和节能混凝土的发展。
2011年05期 v.40;No.336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冯大斌;
目前,我国建筑业消耗的主要建筑材料为混凝土和钢筋,存在结构材料用量大、钢筋偷工减料等问题。针对此,通过使用高强钢筋及预应力筋材料、推广连接与锚固技术、实行钢筋工厂化加工与配送来减少钢筋材料用量、降低成本、保证工程质量。《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之高效钢筋及预应力技术包括高强钢筋应用技术、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后张无黏结预应力技术、后张有黏结预应力技术、索结构预应力施工技术、建筑用成型钢筋制作加工与配送、钢筋机械锚固技术等。重点介绍了其制作工艺及应用范围。
2011年05期 v.40;No.336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良杰;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第4项技术为模板脚手架技术。包括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钢(铝)框胶合板模板技术、塑料模板技术、组拼式大模板技术、早拆模板施工技术、液压爬升模板技术、大吨位长行程油缸整体顶升模板技术等16项。既展示了模板、脚手架行业的先进水平,也对施工单位和模板生产厂家起到导向作用。
2011年05期 v.40;No.336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李景芳;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之钢结构技术包括9项内容:深化设计技术、厚钢板焊接技术、大型钢结构滑移安装施工技术、钢结构与大型设备计算机控制整体顶升与提升安装施工技术、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住宅钢结构技术、高强度钢材应用技术、大型复杂膜结构施工技术、模块式钢结构框架组装吊装技术等。主要介绍了各部分的研究与发展、主要技术要点以及工程应用。
2011年05期 v.40;No.336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颜思展;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之机电安装工程技术包括管线综合布置技术、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变风量空调技术、非金属复合板风管施工技术、大管道闭式循环冲洗技术、薄壁金属管道新型连接技术、管道工厂化预制技术、超高层高压垂吊式电缆敷设技术、预分支电缆施工技术、电缆穿刺线夹施工技术以及大型储罐施工技术。重点介绍了各技术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011年05期 v.40;No.336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段恺;赵文海;梁红兵;单彩杰;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之绿色施工技术包括基坑施工封闭降水技术、施工过程水回收利用技术、预拌砂浆技术、外墙自保温体系和工业废渣及(空心)砌块应用技术、粘贴式外墙外保温隔热系统施工技术和外墙外保温岩棉(矿棉)施工技术、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硬泡聚氨酯外墙喷涂保温施工技术、铝合金窗断桥技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供热计量技术、建筑外遮阳技术、植生混凝土技术、透水混凝土技术。重点介绍了各技术的应用形式以及要点,实现建筑领域资源节约与节能减排。
2011年05期 v.40;No.336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曲慧;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之防水技术包括防水卷材机械固定施工技术、地下工程预铺反粘防水技术、预备注浆系统施工技术、遇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丙烯酸盐灌浆液防渗施工技术、聚乙烯丙纶防水卷材与非固化型防水黏结料复合防水施工技术、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技术等。重点介绍了各项防水技术的适用范围、使用方法及其特点。
2011年05期 v.40;No.336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姚秋来;
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不仅可以延长建筑物寿命,而且可以完善和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之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包括外包钢加固法、粘钢加固法、粘碳纤维加固法、钢绞线网片聚合物砂浆加固法、体外预应力加固法、消能减震加固法等。重点介绍了各加固方法的主要内容、材料要求、施工工艺以及注意事项,并对各项加固技术进行比较,指出了他们各自的应用范围。
2011年05期 v.40;No.336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马美娟;杨富春;崔惠钦;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0版)第10项为信息化技术,共包括虚拟仿真施工技术、高精度自动测量控制技术、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管理及工程远程验收技术、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集成应用及基础信息规范分类编码技术、建设工程资源计划管理技术、项目多方协同管理信息化技术等。逐项简介信息化技术,既展示了信息化技术领域的先进水平,也对工程建设企业和软件研究开发厂家在建筑业的信息化技术发展和推广应用方面具有导向作用。
2011年05期 v.40;No.336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张明星;吴险峰;吴少平;
保利V座大厦主楼为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平面呈椭圆形。核心筒内外墙体采用全自动液压爬升模板技术与立体交叉式施工工艺相结合的施工方法,筒体竖向结构在不分流水段的情况下最快达到平均1层/2.5d的施工速度。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液压自动爬升模板的整体刚度大、密闭性好、操作方便、爬升速度快等特性;阐述了液压爬升模板系统的安装、爬升、拆卸等施工工艺,同时也分析了模板爬升及使用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
2011年05期 v.40;No.336 66-6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程显风;厉明山;章文菁;
某钢结构厂房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该工程占地面积大,层高高,为节约成本,缩短施工工期,模板支架采用扣件式钢管桁架支撑技术。给出了模板及其支撑架布置,重点介绍了钢管桁架制作、安装、拆除等施工工艺。混凝土浇筑期间,通过对整个支撑体系的观测,支撑体系变形量很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1年05期 v.40;No.336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佳佳;孟少平;冯英洁;王永泉;
以位于合肥的渡江战役纪念馆为工程背景,对其外悬挑巨型船头倾斜结构的模板支架方案进行研究。介绍了其工程特点与难点,针对该工程存在的外形高大,悬挑突出,模板支架承受水平推力较大等问题,提出了4种模板支架方案,从施工难度、施工工期、工程造价、安全性等方面,对各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并对比分析了各自优劣性,工程模板支架方案的最终确定需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最后对模板支架的搭设提出了合理化的施工建议。
2011年05期 v.40;No.336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卢文良;白苹;董万慧;
对插销式钢管脚手架的单元架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中重点研究了斜杆布置方式对承载力的影响。采用欧拉公式对单杆临界承载力进行计算,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结合半刚性节点算法分析单元架的失稳模态和临界荷载。将欧拉公式、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种算法在运用于此类脚手架承载能力计算中的适用性。
2011年05期 v.40;No.336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庄金平;蔡雪峰;
进行了10个直角扣件连接节点的抗滑移试验研究,试验参数主要有:拧紧扭力矩的大小、新旧扣件的差异等。试验结果表明:螺栓的拧紧扭力矩对节点抗滑的初始刚度有较大影响;旧扣件在抗滑初始刚度上并不低于新扣件,但在后期刚度和承载力上却发生较大幅度降低。在试验基础上,采用Matlab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直角扣件钢管节点滑移-竖向力关系公式,为采用有限元进行整体承载力分析计算提供依据。最后针对试验结果和先行规范要求,提出了直角扣件在使用中的几点建议。
2011年05期 v.40;No.336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吴荣;程惠敏;
岭澳核电站二期现浇钢筋混凝土循环水管沟采用双洞上下叠置的结构设计形式,施工难度较大。首先介绍了垂直施工缝和水平施工缝的设置及处理。本工程水管沟内表面模板采用所需半径的特优质刨光模板,外表面使用钢木组合大模板,重点介绍了进水管沟以及排水管沟模板的制作安装工艺。同时指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采取必要的测温及养护措施,以有效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该工程施工质量和防水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2011年05期 v.40;No.336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迁乔;宋夫才;蔡建军;刘承论;
结合北方冰冻地区近海环境特点,研究了影响桥梁结构混凝土耐久性的几个问题。从在混凝土中掺入大掺量普通矿粉,到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的现场调整方法,提出冻融、海水侵蚀复合作用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方法和工程措施。研究结果表明:首次采用的大掺量普通矿粉的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耐久性混凝土的原料配合比与耐久性能的相关性,可简化耐久性混凝土施工中的耐久性质量监控程序,有效地指导耐久性混凝土的施工。
2011年05期 v.40;No.336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赵迁乔;宋夫才;郭培培;刘承论;
耐久性混凝土在海洋环境桥梁工程中的技术应用尚在探索阶段,结合北方冰冻地区近海环境特点,对桥梁结构耐久性设计及耐久性混凝土的试配试验技术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海洋环境下桥梁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法,在考虑海洋环境作用等级及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了耐久性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及要求,并给出了针对性强和有效的耐久性设计方案。在尽可能降低单方混凝土中水泥用量而提高矿物掺和料用量的基本原则下,提出了国内冰冻海域桥梁建设中首次采用的大掺量普通矿粉的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技术,并通过陈家贡特大桥工程对各项耐久性混凝土指标给出验证。
2011年05期 v.40;No.336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育欣;王军;陈景;徐芬莲;
作为一种高性能轻质建筑材料,轻骨料混凝土的推广应用,受到配制与泵送施工难度大的限制,尚无法适应当前大型工程建设。阐述了泵送轻骨料混凝土的应用现状,分析泵送轻骨料混凝土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匀质性问题、工作度保持问题、泵压下的可压缩性问题,并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优化设计、生产工艺设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并成功应用于武汉天河机场等工程。
2011年05期 v.40;No.336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范建设;丁国博;许金余;刘军忠;
对养护龄期分别为12,24,36h的聚苯乙烯()混凝土进行试验,研究了聚苯乙烯(EPS)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利用100mm的SHPB装置进行了冲击压缩试验,得到不同应变率下的全过程应力-应变曲线,并与养护龄期为28d的EPS混凝土力学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EPS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冲击性能随之增加。养护龄期为36h,28d时,EPS混凝土的动态抗压强度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大,体现了显著的应变率相关性;养护龄期为24,12h时,EPS混凝土的动态抗压强度随着应变率的增加变化不明显。另外,冲击荷载下,EPS混凝土破坏状态呈黏聚性,即碎而不散,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韧性及优越吸能特性。
2011年05期 v.40;No.336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