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334401

综合述评

  • 工法的编写与应用

    孙振声;

    对工法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介绍,指出了工法推广工作对提高工程质量、增加社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自身技术水平和推动设计施工一体化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工法开发和编写的方向,并对企业如何加强工法工作提出了建议。从工法的选题分类、编写内容和注意事项3方面对工法的编写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2011年07期 v.40;No.338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存在的变形与稳定问题及其控制——基坑施工全过程可产生的变形

    李光照;郑刚;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软土地区的深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环境条件,基坑施工对环境影响的控制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基坑工程已进入已变形控制设计与施工为主的时代。结合天津软土地区的工程实践及国内其他地区经验,将基坑工程的全过程划分为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基坑降水、基坑开挖、基坑使用、拆除支撑、地下水位恢复等6个阶段,分析了施工全过程各个阶段可能产生的稳定与变形机理、危害及控制方法。

    2011年07期 v.40;No.338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7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绿色施工

  • 新加坡环球影城工程绿色建筑设计与应用

    侯兆新;陈福林;曾昭波;王莹;程武英;

    新加坡环球影城工程自设计阶段开始,依据新加坡绿色建筑标识标准,将绿色建筑理念贯穿于整个工程。工程在节能、节水、环境保护、保障空气质量等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实现了建筑的环境友好及可持续发展导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重点介绍了绿色生态空调技术、绿色屋面、太阳能技术、循环水系统、真空垃圾回收装置等绿色建筑最新技术在新加坡环球影城工程中的应用。

    2011年07期 v.40;No.338 10-1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新加坡环球影城工程绿色施工及文明施工

    刘波;孙超;王月栋;张慧东;隋作钢;

    新加坡环球影城工程根据新加坡绿色施工标准,建立绿色施工组织机构,完善绿色施工体系,将绿色施工理念很好地融入到生产活动,减少了施工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对区域周边正常作业、休闲、观光活动的影响。从节能、材料节约、防土壤侵蚀保护、水处理、噪音与振动控制、垃圾处理、节水、节地、公共安全及人员管理、绿色施工创新等方面对工程的绿色施工进行了介绍。

    2011年07期 v.40;No.338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新加坡绿色施工及文明施工评价标准

    王波;杨文奇;刘浩;孙超;孙庆东;

    新加坡绿色施工、文明施工标准及奖项的设定,涵盖节能、节水、节材、环境及空气控制等普遍关注的重点,同时包括创建与周边单位、居民友好关系的文明施工体系,在与外界沟通、保证交通畅通和公共安全等方面采取措施,降低施工活动对周边单位的影响。主要介绍了新加坡的绿色及文明施工标准及评审指标,绿色及文明施工奖的申请流程以及新加坡绿色施工标准的特点。

    2011年07期 v.40;No.338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8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志及其评估标准

    谭志勇;刘志明;肖阁;孙超;杨德慧;

    新加坡Green Mark评估体系虽设立年限较短,但由于其操作性强、标准明确、有效合理,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成为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动力。主要介绍了新加坡Green Mark标准及指标设置,对指标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对能源效率、节水、环境保护、环境管理实践、室内环境质量及其他绿色特征等主要指标进行了说明,简单介绍了Green Mark的评估认证过程。

    2011年07期 v.40;No.338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7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信息与文摘

地基与基础

  • 微型钢管桩加H型钢支护在某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张艳芬;莫海军;叶晓红;

    澳门交通局大楼工程设有3层地下车库,与既有建筑地下车库及市政主干道最小距离仅为1.5m。施工中采用以ф219mm微型钢管桩为竖向围护,以H型钢设置水平支撑兼作施工栈桥,开挖面挂网喷浆护壁的支护方法。对该支护系统进行了受力及变形分析,介绍了施工工艺及监测方法。工程结果表明,该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开挖边坡的稳定性问题,保证了既有建筑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2011年07期 v.40;No.338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某17m深基坑工程综合支护技术

    王銮学;王文玲;纽爱涛;

    某工程深基坑支护长度398m,支护深度约12.9~15.4m。根据工程特点,采取在东、北两侧采用微型桩加锚索土钉墙支护,在南侧选用两级放坡加土钉墙支护的方式。介绍了基坑支护方案设计,详细介绍了微型桩、土钉墙及预应力锚杆的施工工艺。位移监测数据显示,基坑支护处于稳定状态,未出现超出设计范围的变形现象。

    2011年07期 v.40;No.338 27-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复杂环境条件下深基坑综合支护技术的应用

    朱永清;

    某深基坑工程周边环境复杂,基坑两侧距离城市道路主干线只有3m,放坡距离小;另外两侧埋有上下水管道和热力管道,不能放坡。施工中按深度采取上下两种支护方法,上部土钉支护、下部采用桩、锚支护;同时充分利用场地,在可以放坡的两边进行放坡,减少挖方量。采用深层搅拌桩止水帷幕,降水采用坑内管井密布降水井疏干地层水的方式。工程实践表明,通过采取该综合支护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

    2011年07期 v.40;No.338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饱和黄土场地大直径灌注桩荷载传递规律试验研究

    张世华;马安刚;

    对兰州某变电站工程桩基试验中桩身轴力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抗压、抗拔摩阻力分布与桩端阻力的分析,得出了饱和黄土场地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桩身荷载的传递规律。影响桩周土体摩阻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土体种类、密实度及含水率,而含水率不同是本场地桩周上部与下部极限摩阻力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试验,得出本场地抗拔与抗压极限摩阻力之比约为0.7。

    2011年07期 v.40;No.338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PHC管桩对液化土层的改善效果分析

    吕振利;陈建平;

    场地地基土液化可能造成地基承载力降低、失效甚至导致地基或建筑物的变形沉降。以泉州某住区为例,对原状砂土层本身的液化势与打入PHC桩后桩周土体液化势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了PHC桩对可液化砂土层的改善效果;利用现有的规范公式估算打入PHC桩后桩周土体的标准贯入值,并与现场实测标准贯入值进行比较。研究表明,打桩前后液化势改变幅度在85%以上,可部分甚至全部消除饱和砂土层液化可能性。此外,打入桩规范估算值略大于实测标准贯入击数值。

    2011年07期 v.40;No.338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土钉墙支护结构破裂角的研究

    袁洪升;

    土钉支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一般的基坑和边坡工程中,规范中对土钉支护结构进行设计时,采取破裂面为直线,破裂角取45°+φ/2。借助准黏聚力理论,认为土体中设置土钉后,土体的内摩擦角不变而黏聚力变大,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强。而且在土体中设置土钉后,改变了土体的应力状态,主应力方向发生偏转,土体的滑裂面相应改变。通过对土钉支护结构中的土体单元进行应力分析,得出了垂直基坑中土钉支护结构滑移面的破裂角为45°+φ/2-θ。结果表明土钉剪切滑移面破裂角与土体内摩擦角和土钉倾角有关,均成线性关系。

    2011年07期 v.40;No.338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挖孔桩混凝土异常硬化原因分析研究

    石从黎;杨翔;宋开伟;

    针对重庆某工程挖孔桩混凝土异常硬化问题,采用物理试验、化学分析、X衍射分析和热分析等手段对异常硬化混凝土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挖孔桩内混凝土含水率极高,强度低,但有明显的水泥水化产物存在;混凝土异常硬化的主要原因是挖孔桩内有渗水或积水造成混凝土严重离析分层,水化产物不能填满空隙,固体颗粒搭接少,导致混凝土疏松。

    2011年07期 v.40;No.338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深层淤泥土中高压旋喷桩浆液材料与施工工艺研究

    霍曼琳;陈鹏柱;潘艳华;

    结合广州地区某工程中高压旋喷桩处理地基的方法,对桩体注浆材料、施工参数进行试验研究,提出适合该区域深层淤泥地层的高压旋喷桩处理方法,并对高压旋喷桩成桩后的质量效果进行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此类深层淤泥土处理,选用矿渣水泥作为桩体主浆液材料同时辅以2%掺量的石膏作为主要外加剂材料,对增强桩体强度、缩短施工工期极为有利;在施工工艺中应特别强调复喷工艺,喷头选用2.2mm喷嘴,浆液施工以22MPa的压力成桩效果最好。此外,还提出了旋喷桩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几种处理方法。

    2011年07期 v.40;No.338 47-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多年冻土地区工程桩竖向承载力三维数值分析

    徐春华;孙建波;徐学燕;

    根据冻土与混凝土圆柱间冻结强度试验,得出冻土温度对冻结强度影响强烈的特点。将混凝土灌注桩、桩周冻土及桩土接触面简化成有限元集合体,编制了三维非线性有限元程序。计算的荷载-沉降曲线与漠河多年冻土区现场试验荷载-沉降曲线吻合程度良好,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对不同的冻土温度、桩径、桩长等因素进行了参数影响分析,得到对桩承载力影响规律,并相应地提出提高多年冻土地区单桩承载力的设计原则。

    2011年07期 v.40;No.338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灌注桩超声波衰减成像技术研究

    董清华;袁国清;彭土有;林逸标;

    介绍了Landweber迭代算法衰减成像原理。采用加速的Landweber迭代算法对一带有空洞缺陷体的混凝土灌注桩模型进行了超声波衰减图像重建,所得图像清晰显示出空洞的位置与形状,并与速度重建图像相比较,两者吻合较好。对某桥梁工程灌注桩进行了衰减图像重建与速度图像重建,两者均清楚显示出缺陷体的部位,经钻孔抽芯验证,其结果证明了该衰减成像方法的有效性。

    2011年07期 v.40;No.338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隧道工程

  • 新建双线隧道下穿既有单线铁路隧道施工控制技术

    展宏跃;王起才;

    结合新九燕山隧道实际情况,在对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新建双线隧道下穿既有单线铁路隧道的施工技术方案及监控量测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施工中采用108mm大管棚与42mm小导管结合的超前预支护措施,并对支护参数进行优化,制定了合理的爆破参数。介绍了监测点的布置与量测频率的选择。在施工中根据监测情况及时进行施工方法及支护参数的调整,确保既有隧道与施工过程的安全。

    2011年07期 v.40;No.338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大跨径隧道双上侧壁导坑法施工技术

    肖营;胡伦炜;

    大跨径隧道双上侧壁导坑法是根据隧道软硬围岩相间的情况,将双侧壁导坑法与上下台阶法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以开挖断面的起拱线为界,将隧道横断面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采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下部分左右幅先后开挖,适用于上部围岩较差、下部围岩较好的单向三车道及三车道以上隧道。详细介绍了洞身超前支护、洞身开挖、洞身初期支护与临时支护的施工方法与注意事项。工程应用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双侧壁导坑法相比,该方法安全可靠、灵活多变、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2011年07期 v.40;No.338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风积砂围岩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技术

    史宝童;肖均;

    针对风积砂地层颗粒单一、级配不良、黏聚力低、稳定性差的特点,结合榆神高速神木一号隧道工程,通过对不同施工方案的比较分析,介绍了水平旋喷桩和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在大跨度风积砂隧道施工中的应用。经施工开挖检验,水平旋喷桩完整性好,咬合度高,单轴抗压强度达11MPa;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分部开挖面积小,利于及时支护,施工体系转换灵活,可有效控制围岩变形。

    2011年07期 v.40;No.338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隧道洞口边仰坡稳定性预警与控制

    何东;

    通过对厦蓉线广以隧道左线进口边仰坡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变形稳定性变化的分析,结合对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变形和地表位移的监测分析,及时提出了边仰坡异常变形预警,并结合隧道开挖、地质情况、降雨以及加固处理等因素,对监测成果和变形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效的险情控制措施,使隧道边仰坡稳定性得到控制,确保了工程安全。

    2011年07期 v.40;No.338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富水砂层土压平衡盾构关键施工技术

    徐岩;赵文;黄龙光;高照;

    沈阳地铁二号线会展中心站—世纪广场站隧道盾构区间穿越中粗砂、砾砂层,砂性土层内摩擦角大,碴土流动性差,排土困难,地下水量丰富、水压高,因此盾构掘进控制困难,容易造成地表沉降。从土压平衡盾构的适应性、刀盘和螺旋输送机的结构、刀具的配置和加固、碴土改良措施、沉降控制方法等方面介绍土压平衡盾构穿越砂层的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采取同步注浆、二次注浆、加强施工监测等措施保证了既有线行车安全。

    2011年07期 v.40;No.338 71-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高承压含水层中更换盾尾刷长距离液氮冻结技术

    陈成;杨平;张婷;史志铭;

    以杭州庆春路过江隧道为例,论述了长距离液氮冻结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介绍了该工程的冻结参数设计、施工工艺以及测温系统布设与冻土帷幕判断、盾尾刷更换应具备的条件、强制解冻设计及盾构重新推进条件判断等。结果表明,长距离液氮冻结在封水应用中有着显著成效,与注浆法和盐水冻结法相比技术可靠、安全性好、节约工期,解决了承压含水层中封水更换盾尾刷的难题。

    2011年07期 v.40;No.338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地铁隧道施工邻近建筑物安全风险等级评价

    吴贤国;陈晓阳;丁烈云;骆汉宾;

    根据武汉地铁工程实际经验,分析了地铁隧道施工邻近建筑物安全风险评估流程,基于建筑物与隧道的邻近等级划分、建筑物现状评价、隧道工程条件等因素,将地铁施工邻近建筑物安全风险等级划分为5级,提出了地铁施工邻近建筑物安全风险等级划分方法和标准,为对不同风险等级建筑物给出相应的控制标准和施工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2011年07期 v.40;No.338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9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1 ] |[阅读次数:0 ]
  • 浅埋暗挖车站大跨区间及重叠隧道施工技术

    李少利;李丰果;

    对重庆轨道交通六号线光电园车站大跨区间及重叠段隧道施工组织及施工方法进行了总结。在只利用2个工作通道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组织及信息化施工,安全、优质、高效地进行施工。对大跨隧道各分部工况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及各种参数的安全性评价。提出重叠段隧道先上(上部隧道上半断面)后下(下部隧道)开挖初支,后施作下部二衬,再施作上部隧道下半断面开挖初支及上部隧道二衬的施工方法,减小了爆破振动对结构的影响,确保了重叠隧道防水、二衬的整体性及耐久性。

    2011年07期 v.40;No.338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肇兴特长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与施工技术

    何东;

    以肇兴特长隧道为例,介绍了超前地质预报设计体系及隧道炭质泥岩地层的施工方法。超前地质预报主要采用雷达法与陆地声纳法相结合进行探测,并结合水平钻孔探索的方法。对洞口浅埋地段和围岩与隧道行车洞身的施工方法以及辅助施工方法和排水、通风措施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施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011年07期 v.40;No.338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防水工程

  • 注浆与涂层技术在地下室渗漏治理中的应用

    叶林标;曹征富;

    针对某新建工程大型地下室外墙渗漏水的情况,分析了渗漏水的原因,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治理渗漏的原则。选定了治理渗漏的材料品种及其性能要求,采取在背水面采用灌注化学浆液堵漏,在混凝土结构基层表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并在细部构造等薄弱部位进行附加增强处理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实践表明,地下室未再发生渗漏水现象,满足使用功能要求,达到了预期的治理效果。

    2011年07期 v.40;No.338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某地下室变电所渗漏水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冯俊杰;

    针对地下室变电所的渗漏水问题,从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对渗漏积水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各环节应注意的问题。通过方案比选,采取了整体上隔离外界水源,局部渗漏部位采用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及配套辅助材料处理的措施。结果表明,渗漏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变电所符合变电设备安装运行的规范要求。

    2011年07期 v.40;No.338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喷涂聚脲技术在彩钢屋面快速修复中的应用

    黄微波;向佳瑜;盖盼盼;刘超;

    重点介绍了喷涂聚脲材料QTECH-403在彩涂钢板屋面快速修复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详细阐述了QTECH-403在彩钢屋面上快速修复的特点和施工工艺。研究结果表明:QTECH-403涂层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质、附着力和耐老化性能,能够抗击自然界的冻融循环、干湿交替、腐蚀破坏、外力冲击和机械应力所引起的变形,对彩钢屋面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2011年07期 v.40;No.338 93-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铝镁锰合金屋面板在铁路站房工程中的应用

    包福满;

    铝镁锰合金由于结构强度适中、耐腐蚀、耐久性好、易于折弯、焊接加工等优点,目前被广泛应用到站房工程的屋面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屋面板的热胀冷缩问题,并增强了屋面板的整体性和防水性能。以灾后重建工程江油车站站房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铝镁锰合金屋面板的施工工艺及标准,采用无穿透直立锁边安装技术,杜绝了漏水隐患,取得了良好的防水效果。

    2011年07期 v.40;No.338 95-96+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规范与标准

  • 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的若干要点

    冷发光;丁威;周永祥;纪宪坤;王晶;

    科学、规范、合理地应用海砂混凝土对于河砂资源日益匮乏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行业标准《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JGJ206—2010已经发布实施。结合规范,对海砂混凝土应用技术的若干要点进行了阐述,包括用于配制混凝土的海砂应作净化处理、海砂不得用于预应力混凝土、严格控制海砂及海砂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含量、海砂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及配合比设计等内容。

    2011年07期 v.40;No.338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下载次数:9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6 ] |[阅读次数:0 ]
  • 《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2010简介

    丁威;韦庆东;

    行业标准《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2010已发布,自2011年3月1日起实施。对规程的编制背景、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包括专业术语、原材料、纤维混凝土技术性能、配合比设计、施工及质量验收等内容,并对其特点进行总结。

    2011年07期 v.40;No.338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科技短文

  • 载体桩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何伟;

    <正>1作用原理载体桩又称夯扩桩,单桩承载力高,较传统桩型更经济,用于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效果更加明显。但载体桩施工技术要求较高,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被加固土层应具有良

    2011年07期 v.40;No.338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北京市西城区玉桃园三区13号楼3层
sgjs@cadg.cn
010-57368788(总编),57368836(主编)
010-57368789,57368790(编辑部)
010-68300059,68330203,68333804 (理事会/广告)
010-68300059(科技查新/标准参编)
010-68341147(订阅/查询),010-68312596(科技服务部)
010-6830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