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嗣信;
对我国近10年来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总体情况和发展进行了总结,包括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施工工艺,伸缩缝的处理,混凝土浇筑新工艺,大体积混凝土,清水混凝土,冬期施工,钢筋工程,模板工程,装配式结构工程及产业化,专业化施工等内容。
2013年01期 v.42;No.380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毛志兵;
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需要有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建材、部品等方面技术和产品的支持,需要建筑开发商和业主的具体实施。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建筑")作为集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有条件也有责任推进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促进绿色建筑的实现。介绍了中国建筑在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技术、绿色施工技术的最新研究重点,以及在房地产开发方面对绿色建筑的推进和实施工作。
2013年01期 v.42;No.380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肖绪文;冯大阔;
绿色施工是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方向,是一种对环境保护要求更高的新施工模式。主要介绍了绿色施工的定义和内涵,阐述了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绿色建筑的区别与联系,详细分析了我国绿色施工推进的现状和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绿色施工推进提出了几点建议。
2013年01期 v.42;No.380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57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5 ] |[阅读次数:5 ] - 焦安亮;张鹏;侯振国;
为加快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工程中的应用,从建筑业发展对信息化需求、建筑企业推广BIM技术出发,着重阐述了建筑企业推广BIM技术的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介绍了BIM技术在福州奥体中心和安庆体育场项目的实施情况。
2013年01期 v.42;No.380 16-1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1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3 ] |[阅读次数:0 ] - 刘宣宇;
介绍了盾构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重点论述了近年来盾构的新技术,包括新的盾构工法、刀盘磨损的防治措施、盾构机的脱困技术以及突水、突泥预防及处治技术等,并综合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对盾构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指出为了满足各种地层结构的施工安全、效率的要求,盾构技术应该向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2013年01期 v.42;No.380 20-2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16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2 ] |[阅读次数:0 ]
- 任望东;李春光;田建平;郑刚;刁钰;
对于天津软弱土地基中大面积基坑,应用与发展了多种无大面积水平支撑的基坑快速支护施工方法,包括单排桩(墙)+反压土支护、双排桩+反压土支护、双排桩+单排桩联合支护、重力式挡土墙+反压土联合支护等方法。可靠的变形预测手段、止水帷幕、良好的反压土区降水效果、利用时空效应分块开挖基坑并分块施工地下结构是本方法控制变形关键。与传统方法相比,这些方法可显著缩短大面积基坑中高层建筑的施工工期,显著减小基坑支护造价并减少支撑拆除形成的固体废弃物等。
2013年01期 v.42;No.380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莫莉;
结合深圳市汉国城市商业中心桩基础工程,介绍了超大直径超深人工挖孔桩混凝土的施工方案选择,从施工准备、原材料控制、施工措施等方面重点阐述了挖孔桩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关键技术。对测温记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养护结果满足设计要求,温度裂缝得到有效控制,保证了工程质量。
2013年01期 v.42;No.380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王新;马姣蓉;王印昌;
结合上海市西藏南路越江隧道浦东接线段基坑工程,对某工况下坑中坑基坑建立二维数值模型。通过调整外坑围护桩插入比,分析各围护桩的侧向位移变化规律,探讨此工况下基坑开挖的力学行为,结合对基坑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综合考虑,从而得出外坑围护桩较合理的插入比为2∶1~3∶1。
2013年01期 v.42;No.380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李哲琳;倪晓荣;
对于北京地区既需要施工降水,又需要进行边坡支护的深基坑,常用的方案是采用管井或止水帷幕控制地下水、土钉墙或桩锚支护结构进行边坡支护。本文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施工方案,即创新运用SMW工法桩结合预应力锚杆在满足边坡支护的要求下同时满足基坑边坡止水的作用。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大大降低了成本,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3年01期 v.42;No.380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凤勇;王龙;
在冶金大型旋流池工程中,采用地下连续墙支护,通过专用技术措施实现旋流池筒体内衬"逆作法"施工,运用钢筋同截面连接技术、对拉螺栓植筋技术、施工缝施工技术、地下水减压阀等技术,有利于工程质量控制和施工操作,解决了混凝土施工缝抗渗漏、钢筋接头繁琐、钢筋混凝土底板施工中地下水影响等难题。
2013年01期 v.42;No.380 50-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梅子广;黄生根;郝世龙;
新建宁波铁路枢纽北环线甬江左线特大桥P6号主墩钻孔灌注桩,设计桩径3.0m,有效桩长132m,实际钻孔深度140m,是在滨海地区进行的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典型代表,对其关键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其能够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基于工程实例,分别从成孔、钢筋笼的制作与安放以及水下混凝土灌注3个方面对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质量控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为以后在类似地区进行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013年01期 v.42;No.380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下载次数:6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姜安龙;邱明明;吴彬;周立;
以某城市地铁车站基坑工程为背景,借助数值模拟方法和现场实测数据,对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变形及基坑变形控制措施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计算值和实测值进行对比,对基坑围护桩的水平位移、沉降以及坑底隆起进行了分析。从围护桩的嵌固深度、支撑位置及刚度、坑底土体加固、坑外隔离墙设置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基坑变形控制措施。
2013年01期 v.42;No.380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下载次数:6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朱锦峰;
以上海市中山医院综合楼深基坑工程为例,介绍了逆作法施工技术在该工程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地下连续墙的垂直度控制、防止槽壁坍塌和渗漏技术,一柱一桩的垂直度控制技术,基坑降水,土方开挖,相关节点构造施工技术以及施工监测等关键技术。监测结果表明,基坑和周边建筑处于稳定状态,达到了预期效果。
2013年01期 v.42;No.380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7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黄涛;彭典华;王存娟;
结合河漫滩地质特点和CFG桩加固机理,计算、试验和研究了CFG桩在处理河漫滩吹填地基时桩间土承载力、单桩竖向承载力、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桩土应力比的大小与应用。将CFG桩的单桩竖向承载力和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查找差异所在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据此在实施时对原设计图纸进行了适当优化,在原料场堆取料机轨道地基处理中进行使用。工程实践表明,使用CFG桩处理河漫滩吹填地基可以满足堆取料机对地基土强度和变形的要求,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科学经济的地基处理方法。
2013年01期 v.42;No.380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万利民;付梓;蔡宝华;邵启雁;黄明军;沈广俊;杨超;汪少华;
佛山某工程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复杂,设计采用逆作法施工技术。其支撑体系采用"核心筒地下连续墙+基坑周边变截面连续墙"作为永久支撑结构。针对地下连续墙体量大、钢筋笼质量大、吊装难度大、异形柱焊接制作、接头位置处理及混凝土浇筑难度较大等问题,介绍了工程项目逆作法采用的地下连续墙施工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
2013年01期 v.42;No.380 76-7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下载次数:7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龚丽飞;唐彤芝;关云飞;吴月龙;张红;朱方方;张金良;
介绍了吹填土浅层真空预压施工工艺流程,从多项施工技术控制的角度出发,探讨与分析吹填土浅层真空预压在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包括土工织物的质量控制、竖向与水平向的"板-管"一体施工和长短间隔式竖向排水板体系以及开泵数量或开泵率的控制等。
2013年01期 v.42;No.380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任伟明;彭丽云;
新意法是基于围岩的压力拱理论和新奥法施工理论提出来的,是通过对岩体分类来确定超前支护措施和支护参数的设计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调节超前核心土的强度和刚度来控制岩体的变形。该方法在欧洲一些国家的大型隧道中广泛采用,在我国仍处在探索使用阶段。在新意法核心思想的基础之上,对几种新意法预约束施工技术如全断面机械预切槽技术、预切成洞衬砌技术、旋喷注浆管棚技术、蜂窝状拱衬砌技术等进行了论述。
2013年01期 v.42;No.380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小明;陈寿根;霍晓龙;
软岩隧道具有变形大和稳定性差等特点,超挖时必须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应用FLAC3D分析软件对软岩隧道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模拟,探讨了超挖未回填、未超欠挖、超挖时采用土石碴回填以及超挖时采用C40混凝土回填等工况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开挖时严格控制超挖、超挖时采用强度较高材料密实回填对隧道稳定极其重要。
2013年01期 v.42;No.380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徐方;陈志超;蒋宗鑫;
地质调绘法在工程实践中一直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以隧道区域内断层为预报目标,根据断层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总结归纳了一套以地面复查为基础,地质编录为核心,工程地质评价为深化的断层地质调绘分析方法。以厦门天马山隧道为例,详细介绍了断层地质调绘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和适用范围,阐述了其在超前地质预报过程中的意义。通过预报结果与实际结果对比,预报效果良好,充分验证了地质调绘法预报断层的可行性及准确性。
2013年01期 v.42;No.380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聂振宇;张红梅;
松山湖隧道DK30+820—DK30+855段穿越石大公路立交桥桥桩群,为确保松山湖大道和该立交桥能正常安全运营,事先对隧道采用CD工法开挖引起的路面与桥桩沉降作了充分模拟与计算分析,提出了重要的技术控制措施和监测事项。监测结果表明,洞内的控制措施和洞外袖阀管注浆加固措施的综合应用是成功的。
2013年01期 v.42;No.380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春华;
结合工程实际,对超前支护浅埋暗挖施工技术包括原理、施工难点、关键技术和效果评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前支护浅埋暗挖技术克服了偏压、浅埋软弱地层小间距隧道安全施工的难题,施工对地表扰动小。具有施工速度快,工程成本低,对周边环境破坏小,进洞安全等优点;与传统的明挖法相比,对洞口及明洞开挖土石方量少,且不需要回填,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013年01期 v.42;No.380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黎晓刚;周建春;
针对某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施工阶段衬砌开裂问题,介绍了采用临时支撑加固初期支护以及小导管注浆加固和稳定围岩的险情处治方案,为保证施工安全,对隧道支护和地表进行现场监控量测。通过分析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周边收敛及钢支撑内力等监测数据及其变化规律,表明衬砌开裂处治措施及时有效。
2013年01期 v.42;No.380 105-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4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钟伟春;江巨桓;曾淦辉;
移动干坞制造外形巨大且精度非常高的混凝土管段,因干坞平台及其承载施工的管段处于飘浮状态,无法直接采用陆地测量技术进行施工放样,而拉线尺量等简易放样方法无法满足管段制作的精度要求。在首次采用移动干坞新技术施工的广州仑头—生物岛隧道工程中,对动态测量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变形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利用经纬仪的结构特点,采用特殊操作方法,实现了动态平台上的精密测量放样,解决了管段制作的精度控制难题。
2013年01期 v.42;No.380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正>2012年12月19日,广甘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标志着四川省在打开通道、完善路网、构建枢纽上取得了新的历史性进展和成效。广甘高速公路(广元至川甘界)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是国家西部大通道之一,是贯通西南西北的进出川高速公路大通道,也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一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项目连接川、甘两省,北接甘肃在建武都至罐子沟高速公路,南接广元至绵阳高速公路和广
2013年01期 v.42;No.380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2012年12月24日,中国中铁大桥局集团四公司参建的南京长江第四大桥正式通车。它是目前国内跨径最大的三跨悬索桥,将进一步提高主通道的通行能力,满足快速增长的过江交通需要。南京长江四桥因外观酷似美国的金门大桥,被当地人称为"中国金门大桥"。该桥耗时4年、耗资68.57亿元,全长28.996km,是江苏省境内开工建
2013年01期 v.42;No.380 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2012年12月26日,世界上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京广高铁正式全线贯通,北京至广州的时间缩短至8h左右。分析指出,京广高铁的全线贯通意义重大,不仅将成为拉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还将对航空运输业、快递物流业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会促进"高铁游",推动沿线地区旅游
2013年01期 v.42;No.380 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1.《施工技术》杂志创刊于1958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原建设部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等单位主办,为国内建设系统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科技期刊。本刊读者广泛分布于施工企业、设计院、监理公司、质检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部门。
2013年01期 v.42;No.380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