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越;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是在海上填筑2个人工岛后再建造节段式沉管隧道。通过系统的技术研究,针对120年设计使用寿命的要求以及工程建设条件,开展一系列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详细介绍了项目的建设管理模式,工程的主要技术特点,以及人工岛建造技术与沉管隧道建造技术的应用等。
2013年09期 v.42;No.388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1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李钊;刘庭金;
结合相关典型地铁隧道结构安全保护工程案例,分析了不同地铁隧道的结构形式、工程地质条件、与基坑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施工工法选择以及隧道结构安全监测对紧邻隧道结构安全的影响。分析认为:盾构隧道抵抗外部作业扰动的能力相对较低,地铁隧道结构周边地层对隧道结构的受力与变形起着先决作用,地铁隧道结构与深基坑的不同空间位置关系决定着隧道周边地层保护作用的程度。基坑支护形式设计与基坑施工时,必须充分考虑对隧道结构周边应力场的影响,以隧道结构安全的受力与变形控制为前提。
2013年09期 v.42;No.388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9K] [下载次数:5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彭炎华;张伟;
鸿福路站为东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R2线与R1线的"十"字换乘站,地处东莞市南城区东莞大道与鸿福路交叉处。周边重要建筑物、管线密集,施工风险高。为确保施工安全,进一步改进施工工艺,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测。针对不同监测目的,布置了地表、地层和管线变形的位移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基坑钢支撑和钢筋混凝土支撑的轴力监测,地下连续墙墙体倾斜和水平位移监测。到目前为止的施工过程监测结果表明基坑整体稳定,周边建筑物、管线、地层变形均在预警值之内,并且与有限元分析基本吻合,说明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合理。
2013年09期 v.42;No.388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Dai Bing;
Nowadays,there are many soil reinforcement methods and choice,i.e.: reinforcement strength,uniformity,safety,water tightness,stabilization medium and impact on surface construction area coverage etc.In order to prevent high-pressure water flows during mining,it has been necessary to artificially create a frozen wall barrier around the perimeter of the ore body.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roduction of ground freezing reinforcement method for construction.
2013年09期 v.42;No.388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5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兴梅;
基于我国高震区首座沉管隧道——天津市海河隧道施工为背景,结合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实际概况,通过方案比选,采用轴线干坞施工技术。并通过对沉管隧道轴线干坞的锁口钢管桩施工研究,解决了采用大直径锁口钢管桩成孔与止水防渗透以及一次性成型预制吊装等难点。详细介绍了锁口钢管桩施工流程及关键施工工艺。结果表明,该技术经济、合理。
2013年09期 v.42;No.388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5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周予启;杨耀辉;李文军;舒宪清;刘卫未;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主塔楼建筑高度660m,基坑面积17 150m2,开挖深度-33.5m。采用护坡桩+钢筋混凝土内支撑+锚索并结合高压喷射注浆和袖阀管注浆止水帷幕的联合支护形式。首道支撑封板;设置环形坡道以利超深基坑挖土。施工监测表明:围护结构、周边环境的变形量均在设计允许范围内,较好地保证了深圳地铁1号线的持续运营。
2013年09期 v.42;No.388 24-2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下载次数:5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彭炎华;
以某高层住宅楼高强复合地基工程为依托,为了解刚性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及桩间土在刚性基础下的发挥程度,在试验桩桩身不同深度处和桩周土体埋设应变计和土压力盒,对高强复合地基进行荷载试验和应力应变测试,并通过施加不同荷载测量桩身轴力和土压力,探讨了复合地基的受力特性。
2013年09期 v.42;No.388 29-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韩玉栋;蒋莹;李海元;管桦;王云燕;曲江泉;
某超高层建筑塔楼地上51层,裙房地上4层,地下室均为3层,基础顶标高为-14.500m;地上为办公,地下主要为设备用房和停车场。结合地基和上部结构情况,从施工难易程度、材料用量、承载力、经济性等方面考虑,塔楼基础选用60m桩长,1 000mm桩径;通过方案比选,裙房及地下室选用不变厚度筏板基础。
2013年09期 v.42;No.388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良波;刘德朋;苗芳;陈功;
结合工程实际,通过对影响地铁结构稳定和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采用外部环境监测配合地铁结构变形自动化监控的技术方法,掌握地铁工程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对地铁结构内外因素的一系列监控,在保证地下空间改造正常施工的同时,避免了对临近地铁产生变形、沉降等影响,有效保证了地铁结构的安全稳定以及地铁线路的正常运营。
2013年09期 v.42;No.388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岳大昌;李明;苏子将;谭建忠;李恒;
某工程基坑位于膨胀土地区,基坑开挖后出现严重变形。经过对基坑变形进行分析,发现本工程未按预定施工组织计划施工,对地质情况认识不足,地表水下渗且曾发生地震。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地质条件和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加强变形监测,采取分步开挖回填、反压卸荷等措施,有效控制了基坑变形,确保了施工质量和安全。
2013年09期 v.42;No.388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6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周健;李业勋;张姣;
结合工程实例和实测资料,利用FLAC2D数值计算软件研究了全断面基坑分析方法。利用已建立的FLAC2D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对比了不同土体参数的位移云图,并根据工程实测数据和影响参数分析结果,进行FLAC2D反演计算土体的等效弹性模量,利用数值反演计算所得的土体参数,对下一阶段基坑开挖的变形情况进行预警分析,预测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导致的土体变形均满足规范要求,基坑变形处于安全状态。最后提出了以"FLAC2D数值建模、土体参数反演计算和基坑变形预警分析"为核心的FLAC2D全断面基坑分析方法。
2013年09期 v.42;No.388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马重刚;谢小飞;李建勇;敬翔;粟周毅;
武汉江汉六桥工程主桥为双塔双索面自锚式悬索桥,主墩桩基为大直径超长桩,最大成孔深度高达120m,穿越地层复杂,施工难度大,工期紧,若采用单一的成孔工艺很难保证进度及成桩质量,为此结合本工程特点,选用"多机成孔工艺",即覆盖层采用旋挖钻,岩层采用气举反循环回转钻机接力施工,确保了施工效率和成桩质量。
2013年09期 v.42;No.388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智;郭亚滨;
某钢筋混凝土筒仓工程由于年久失修,质量无法满足使用要求,需要进行加固。通过分析,确定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法进行结构加固。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结构加固设计方案、施工流程和关键施工技术。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筒仓体外预应力的加固施工,减小了筒仓外壁混凝土的裂缝宽度和变形,达到了设计规定的合理使用年限和储存容量。
2013年09期 v.42;No.388 53-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超;
人民日报社报刊综合业务楼工程属于超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为带支撑的钢框架结构,为了提高支撑框架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采取了屈曲约束支撑技术。由于在该工程中屈曲约束支撑数量大,构件型号种类多,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屈曲约束支撑安装分类、安装及吊装流程和关键施工技术。通过优化施工方案,保证了屈曲约束支撑与主体结构的可靠性连接,并确保了支撑构件的受力性能和施工质量。
2013年09期 v.42;No.388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3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殷许鹏;潘文;宋廷苏;管庆松;张龙飞;
建筑隔震工程是隔震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隔震建筑区别传统抗震建筑的重要部分。建筑隔震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标准和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的完善是确保隔震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通过对建筑隔震工程施工特点的分析,结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要求,总结建筑隔震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编制建筑隔震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作了基础性研究。
2013年09期 v.42;No.388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尚卿;
针对多层砖混结构抗震性能差的特点,介绍了钢筋-沥青复合隔震层技术,该技术造价低,施工简便。通过在基础与结构主体之间设置沥青隔震层,大大延长建筑物基本自振周期,从而达到隔震、减震的目的。详细介绍了设计步骤及施工方法,包括隔震原理与组成,并通过计算,确定合理的减震系数和构造措施。
2013年09期 v.42;No.388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黄亮;王良波;詹志雄;林国潮;
某航天光学遥感中心厂房大口径光学镜片研发车间,其试验平台防微振要求较高,并且绝对水平。为满足工程需要,采用隔振池+气浮平台形式的防微振体系。结合工程实际,详细介绍了防微振体系的技术特点、施工工艺、操作流程、质量及安全控制措施等。通过该防微振体系方案的实施和采用全数字化计算机系统监控,确保了工程准确度和精确度,取得了良好的施工效果。
2013年09期 v.42;No.388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曹霞;严琛;金凌志;钟翔;邓宁;
某高校体育馆依据新的使用要求,需将原建筑物第3层的部分柱拆除。对结构的分析和计算表明,新生成的荷载已超出原结构的允许承载力。通过方案比选,使用预应力技术对原框架梁进行主动受力加固,此种加固法既能增加构件的抗弯强度,又能提高构件的刚度并减少其挠度值。若对框架柱采取扩大截面加固法,则增加了框架柱的截面及配筋。整个加固设计中着重考虑节点的构造措施,确保新老结构能共同工作,以提高结构的综合承载力,使得在改造加固后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不降低。施工方案设计中采取先加固后拆除的工作流程,无需设置大型的支撑结构,具有经济效益好、施工速度快、安全度高等优点。
2013年09期 v.42;No.388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雷一彬;晋美俊;
结合道路交通的发展趋势及噪声特点,针对临街高层住宅的通风隔声窗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在线声源交通噪声前提下,小型隔声屏障在顶部通风凸窗上的可行性,在模拟了实际临街高层住宅噪声特点的前提下,进行了有效的理论推导,并得出了小型声屏障在此类特定前提下的可行性、局限性和适应范围。
2013年09期 v.42;No.388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葛立岩;汤晓牧;葛兴杰;
因预制轻质条板具有质量轻、强度高,安装方便及节能环保的特点,可广泛用于建筑内隔墙工程。详细介绍了轻质条板内隔墙安装施工工艺,并介绍了水电安装及装饰装修相应的配套施工方法。通过施工技术的实施与优化,解决了轻质条板连接固定及施工等难题,使安装后的隔墙牢固、垂直平整、无裂缝,可以满足抗震和使用功能要求。
2013年09期 v.42;No.388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刘元珍;郑晓红;李珠;许丽;秦尚松;
玻化微珠承重保温混凝土是集承重、保温一体化的新型绿色建材,为研究其抗冻性能,选取水灰比、玻化微珠掺量、Ⅰ型添加剂和纤维掺量为影响因素,设计正交试验,测定冻融前后的质量和相对动弹性模量。试验证明:300次冻融循环后,保温混凝土的表面剥落情况比普通混凝土轻微,其质量损失率比普通混凝土降低27.6%,相对动弹性模量高30.56%,并且通过极差分析得到最优配合比。
2013年09期 v.42;No.388 83-85+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2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杜书廷;
以膨胀玻化微珠保温砂浆和淤泥烧结保温砖为材料,构建了外墙内保温、墙体构造自保温、外保温共同作用的三组合外墙保温技术。结合某新农村住宅工程,分析了其构造做法、材料选用及施工要点,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实施结果表明:该组合保温技术构造合理,保温效果好,安全性高,施工方便,绿色环保。
2013年09期 v.42;No.388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蕾;
火山熔岩板是一种新型轻质刚性板状保温材料,其燃烧性能达到A级,弥补了传统挤塑板、聚苯板等外墙保温材料燃烧性能低、弹性变形大的缺陷。结合工程实践,详细介绍了施工工艺和保温构造措施,在工程施工中,通过对黏结固定方法、关键施工工艺和材料构造进行优化和改良,使其在满足防火、保温要求的同时,提高了施工质量和观感效果。
2013年09期 v.42;No.388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满星;
A级防火泡沫混凝土保温板与其他保温材料相比,具有防火性能高,耐久性好,抗压与抗裂强度高,性价比高等优点。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泡沫混凝土保温板外墙外保温施工的技术特点、工艺流程、施工工艺及验收标准,并重点介绍了泡沫混凝土保温板在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常见质量缺陷的控制方法和措施。
2013年09期 v.42;No.388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扈峥;李冰;欧阳金龙;
试验以页岩烧结砖的原料组分及物理特性为基础,以农业秸秆废料作为添加剂,按照一定的配合比和成型工艺,研制开发节能保温页岩烧结砌块。在试验过程中对孔隙率和抗压强度等多项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样本各项性能均能达到《烧结普通砖》GB5101—2003相关要求。并进一步探讨了秸秆粉末的含量对砌块孔隙率、抗压强度等特性的影响,为后续试验的开展和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2013年09期 v.42;No.388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丙军;刘永新;
以山东德州中国太阳谷为例,详细介绍了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设计理念、设计特点、评估方法和程序。从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设计的概念和重要性出发,详细介绍了被动式低能耗设计与建筑设备系统在生态建筑设计中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调整被动式低能耗设计在生态建筑评估中所占的比重、评估方法和所用参数,期望为生态建筑特别是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评估体系的进一步改进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2013年09期 v.42;No.388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韩广东;钱芳;刘丰;
远洋LAVIE项目的坡屋面由于坡度大、造型变化多、构造异常复杂等特点给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结合工程实际情况,通过对结构施工节点做法的优化、严格控制施工工艺、防水施工节点和挂瓦收头构造细化等施工关键点进行控制,形成在现场有效、可靠的技术措施,确保了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并有效地保证了施工质量。
2013年09期 v.42;No.388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