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天伟;马怀章;汪仲琦;
无锡云蝠大厦工程分两期施工,在地下室深度不同的情况下,通过对工程地质情况和施工条件的分析,主要针对基坑支护和地下水处理进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最终形成了软土地基下不同埋深并且分两期施工的深基坑施工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4年07期 v.43;No.410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史毅清;
通过对双排桩门架式支护结构、预应力锚索及型钢斜支撑3种支护技术的分析以及在具体深基坑工程中的实践应用表明,这种组合支护体系具有实践意义。对型钢斜支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节点处理措施进行了阐述。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该支护体系达到了预期效果。
2014年07期 v.43;No.410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程海寅;楼国栋;方忠民;
结合武汉某工程实际情况,在施工中采取裙楼地下室半逆作,主楼、裙楼后顺作的施工技术。从地下连续墙成槽质量控制、土方开挖、高低跨处防水及支模、基坑降水、一柱一桩施工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工程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4年07期 v.43;No.410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义堂;李天果;
以哈尔滨地铁1号线太平桥站为例,对地铁车站深基坑距离条形基础建筑物仅有0.75m的保护施工进行了重点研究,在实施过程中通过采取"下延式钢管导墙"、刚性接头及小幅段单爪成墙等手段,以及设置隔离桩、注浆、墙缝探挖、加强支撑和监测等综合施工措施,有效地保护了邻近建筑物的安全。
2014年07期 v.43;No.410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郭凯;李乐;齐轩;
在盖挖逆作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钢管柱常采用HPE抱插工艺,但在天津某深基坑工程中部分钢管柱其下无工程桩而无法先行抱插施工,而是结合盖挖逆作工艺采取了分节定位安装的方法顺利完成了钢管柱的施工。该方法很好地解决了盖挖逆作工艺下后起钢管柱的安装施工技术难题,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施工工艺流程和施工操作要点。
2014年07期 v.43;No.410 31-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崔向东;贺武斌;郭昭胜;白晓红;
桩基础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产生弯矩和剪力在桩头最大,导致承台和桩身连接处过早发生破坏,因此,需要对桩与承台连接处进行加强,通过现场对制作的加强型试件填芯混凝土管桩进行水平往复加载,研究各级荷载作用下其裂缝发展变化,并绘制荷载位移、应变曲线,得出填芯混凝土管桩抗弯承载能力比普通管桩有大幅度提高,加强环劈裂裂缝的扩展使节点处抗弯承载力迅速降低。发生连接处破坏后,填芯部分和加强环仍保证其有较大承载力,而整个加载过程中加强环根部应变较小且阻止了管桩在出现裂缝前其节点处发生破坏。
2014年07期 v.43;No.410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4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晏飞群;闫威;杨玲;
深基坑支护方案优选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影响因素的信息不完全性以及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的灰色关联性等特点。构建了基坑支护方案优选的多层次多项目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深基坑支护方案实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科学实用、操作简便,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2014年07期 v.43;No.410 39-4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杨晖彬;刘涛;
某工程采用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在灌注桩施工中采用"旋挖+冲反"施工工艺,即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先使用旋挖钻机钻进成孔,待钻孔至硬质岩层地层时改用冲击反循环钻机钻至设计深度。详细介绍了该工艺的原理、特点、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
2014年07期 v.43;No.410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高冰;
影响基坑围护变形的因素很多,诸如开挖时间、开挖环境等。在考虑以上因素的同时,基于软土蠕变模型和反分析,利用有效模型对宁波地铁樱花站联络线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变形进行分析。模拟结果成功地预测了联络线最近东航大厦处围护结构的位移。现场依据计算结果对第4道混凝土支撑加以替换,从而节省了基坑暴露时间,并有效地控制了围护结构的变形以及东航大厦的不均匀沉降。
2014年07期 v.43;No.410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9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史勇;夏国伟;吴静;白晶;
施工有时会遇到先立塔式起重机后挖基坑的施工方法,但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施工却成为难题。结合天津于家堡会议中心项目成功使用混凝土灌注桩+钢承台新技术作为塔式起重机基础的案例,详细介绍了灌注桩+钢承台的施工技术、原理,包括塔式起重机基础受力计算、钢承台受力分析、装配焊接方法、钢管桩加强措施等。
2014年07期 v.43;No.410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杜福祥;徐凯;袁渊;方道伟;廖鸿;
结合重庆某工程塔式起重机的受力情况及周边环境条件,塔式起重机基础采用三桩承台基础。介绍了塔式起重机基础的设计情况,并从土方开挖、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防水处理以及施工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该工程高位临边塔式起重机基础的施工技术。
2014年07期 v.43;No.410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林庆;张建国;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淤泥地基电梯基础沉井施工与高层建筑地下室常规施工方法的配合,改变了常规施工中先深后浅的施工顺序,也就改变了施工进度控制关键线路和工序安排。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缩短了工期,降低了施工风险,也减少了施工成本,发挥了沉井工艺的特长,拓展了沉井工艺的应用范围。
2014年07期 v.43;No.410 57-5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新明;
通过方案比选,在某翻车机基坑工程中采用大型沉井施工方案。通过大型沉井工艺在该基坑工程中的实践应用,从理论上论证了大型沉井在深基坑工程中施工的可行性,介绍了沉井结构的设计及校核,阐述了沉井工艺的施工技术难点、关键工序的施工措施和控制方法。
2014年07期 v.43;No.410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顾红伟;孔纲强;丁选明;吴跃东;
高压旋喷桩是处治软基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针对其在已通车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上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考虑在不破坏既有高速公路路面和路基结构层的情况下,对已通车高速公路的软基进行加固处理。结合江苏沿海高速公路连盐段某路段的工程实例,通过对该路段路基不均匀沉降情况和工程地质条件等方面的调查,同时对逐年加铺沥青和高压旋喷桩处治软基两种不同处治思路的处治效果和处治费用进行了对比分析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加铺沥青5.82年后,高压旋喷桩处治费用与加铺沥青层达到一致;至10年后(2023年),高压旋喷桩处治费用是加铺沥青费用的58%。
2014年07期 v.43;No.410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谭希平;
结合工程实例,论述了组合锤法地基处理技术在饱和软土及淤泥质土场地的处理原理,通过对处理前后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等进行对比、对置换墩体下软弱下卧层承载力及沉降进行验算,验证了其技术的可靠性,既能满足设计承载力要求,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后对采用组合锤法进行处理的地基的检测方式和注意事项也进行了阐述。
2014年07期 v.43;No.410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唐建亚;罗宇文;刘永林;
以珠海某地基加固处理工程为例,通过对大面积吹填淤泥超软土地基处理在地表沉降、孔隙水压、土工试验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总结提出超软土加固成套技术。介绍了该地基处理技术的施工工艺流程、技术难点及技术措施,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014年07期 v.43;No.410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7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郭伟林;安明;
通过多项工程的强夯振动测试成果,探讨分析和验证了强夯振动的传播机理,了解在不同介质场地条件下,距振源不同位置、不同距离条件下的地基振动效应与传播、衰减规律,并对隔振沟的隔振原理进行了探讨,对隔振沟的设置位置和深度提出了建议。
2014年07期 v.43;No.410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文英;
以广州市岩溶区域某变电站址内溶(土)洞地基处理为例,详细介绍了施工方案的选择、不同荷载及沉降变形要求下溶(土)洞的地基处理、桩位处溶(土)洞处理方案的选择以及溶(土)洞施工过程中的控制。结果表明,未发现异常沉降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14年07期 v.43;No.410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庭旺;
根据土工加筋带性能的特点,以山西兴华学院新校区项目砂石地基为例,通过地基承载力试验,确定了整个砂石加筋垫层地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运用PATRAN有限元软件,对以不同铺设层数和不同铺设密度下加筋带软土地基进行计算分析,最终确定了加筋带铺设方式。
2014年07期 v.43;No.410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正>让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尾矿变废为宝,让未来的建筑不再产生建筑垃圾,让未来的建筑工人做更体面的工作,让建筑成本降低50%,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住得起房子。1部高6.6m、宽10m、长150m的打印机,一种特殊的"油墨",一台电脑,一个按键,便可以轻轻松松"打印"出一栋真实的、可以居住的
2014年07期 v.43;No.410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正>3月28日至30日,"第十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届大会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倡导发起,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并联合
2014年07期 v.43;No.410 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新疆大剧院是1座7层球状建筑,整体造型以天山雪莲为原型,通过抽象与创新,形成里外层套的、穹顶造型的主体形象。建筑物内核为一个椭球体,椭球底平面长边140m,短边90m,高58m,造型独特、结构复杂,总高度78m,为新疆最高、国内罕见的剧院类建筑。据了解,外壳桁架结构复杂,造型独特,分两段
2014年07期 v.43;No.410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近日,《深埋高水头水工隧洞围岩稳定控制关键技术》荣获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技术成果提出了适用于极深埋条件下的地应力综合分析方法,首创了深埋脆性岩石的无损取样技术,解决了深埋条件下钻孔采样时岩样损伤这一世界难题。该技术成果提出了适用于极深埋条件下的地应力综合分析方法,首创了深埋脆性岩石的无损取
2014年07期 v.43;No.410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蔡路军;彭胜;周大华;徐晓波;刘光平;
十白高速花石沟碳质片岩隧道围岩变形大,持续时间长,易造成支护变形、开裂、侵限,给现场施工进度及安全造成较大的影响。通过分析围岩变形数据,总结出碳质片岩的变形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现场的施工技术,包括半断面正台阶法施工方案、弱爆破与机械联合开挖法和加强的支护参数等。实践证明,该技术有效地控制了围岩变形,保证了隧道施工顺利进行。
2014年07期 v.43;No.410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付财;韩圣铭;韩玉福;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在地面交通繁忙、地下市政管线众多、周边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利用冻结法对上海某地铁出入口进行地基加固,然后采用暗挖法进行施工的全过程。从冻结孔施工、积极冻结、冻胀控制措施、地层融沉注浆等方面对冻结法施工进行了详细介绍。
2014年07期 v.43;No.410 91-9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朱春雷;周顺华;
杭州地铁1号线盾构隧道施工面临钱塘江潮、承压水作用,穿越卵石层、沼气层,下穿铁道线以及老旧建筑群等诸多技术难题。针对越江工程,分别从盾构机配置、结构防水等方面进行处理;针对穿越沼气层,提出集沼气预释放、加强通风监测及制定管理标准于一体的方法;针对下穿铁路,提出基于主动加固和土仓压力波动设计的变形控制方法;针对穿越建筑群,提出变形控制的分区、分类措施。
2014年07期 v.43;No.410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沈鑫国;胡俊;曹东辉;
对南京地铁过江隧道中间风井开挖时的地表沉降、深层土体位移、支撑轴力、地下水位及墙顶水平位移与沉降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着重对比研究2次管涌期间各监测项目的变化情况,监测结果表明:地表沉降最大值位于距离基坑边0.5倍基坑深度处,开挖对周边影响范围为2倍基坑深度;支撑轴力与开挖工况、温度、降雨和水位有着密切关系;当基坑开挖到0.75倍基坑深度时,沉降明显变大,此时此处冠梁、支撑的截面和刚度对控制基坑变形至关重要,适当增加刚度或截面可以有效减小基坑变形及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反映围护结构止水效果,受工况、降雨和长江水位等影响,有一定滞后性,可通过监测地表沉降初步判断涌砂的来源。
2014年07期 v.43;No.410 98-102+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0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冠宇;文鸿雁;周吕;胡纪元;
科学合理评估是高速铁路沉降变形监测的关键环节。由于观测环境和仪器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变形监测数据中不可避免含有大量的随机误差,使高铁隧道沉降变形曲线呈现"小量级,大波动"的现象。以某高铁隧道沉降变形监测数据为例,提出一种改进的阈值处理方法在小波分析中的应用,以改善传统阈值法中存在的不连续性及过渡平滑问题。并分别采用Kalman滤波、小波分析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去噪处理,然后用去噪前后的数据进行沉降变形评估分析。通过实例分析表明:基于改进后的小波分析的沉降变形评估的相关系数和可靠性较Kalman滤波方法与传统方法高,沉降变形曲线更平滑,沉降趋势更明显,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2014年07期 v.43;No.410 103-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0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范垚垚;郭晓航;邓指军;徐意智;
在软土地区,隧道正上方加卸载会导致盾构隧道产生不均匀沉降和隆起,引发隧道产生渗漏、结构破损等各种病害,影响列车运营安全。通过以隧道正上方河道内加卸载的工程实例,对隧道内实测数据分析和采用有限元进行模拟工况分析计算,评价隧道正上方加卸载对盾构隧道变形的影响。
2014年07期 v.43;No.410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5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