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磊;张泽平;张云飞;李宇鹏;刘尧尧;
基于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的影响,选用对煤矸石利用率、保温性能等有利的煤矸石保温混凝土配合比,研究不同纤维体积掺量对煤矸石保温混凝土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早期抗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纤维体积掺量由0. 00%增至0. 20%时,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与轴心抗压强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混凝土弹性模量呈下降趋势,但混凝土抗裂效果显著,并表现出明显的延性破坏特征。
2019年21期 v.48;No.544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杨福俭;陈晓强;陈代果;黄晓惠;李谦;
选取静压荷载、加载时间、入模层数、插捣次数为影响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研究。采用极差、方差分析法得到抗压强度影响因素敏感性及最佳组合方式。选取2个较为敏感的因素作为变量进行对比试验,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透水混凝土强度因素主次顺序为插捣次数、静压荷载、入模层数、加载时间;最佳因素组合为静压荷载重150kg、加载6min、3层入模、每层插捣20~30次;合理选择成型方式有利于提高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2019年21期 v.48;No.544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代果;姚勇;唐瑞;杨福俭;陈聪慧;李谦;
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选取高羊茅作为植生混凝土的种植物;选用16~20,20~25,25~30mm 3种粒径粗骨料;设置1∶1,1∶3 2种边坡坡度;选取普通土体、植生混凝土表层未覆土未植草、植生混凝土表层覆土未植草、植生混凝土表层覆土植草4种土体,通过模拟降雨对植生混凝土护坡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种植物根系具有较强的固结土壤能力,对提高护坡性能有利;当采用植生混凝土且表层覆土植草时,可减少土质边坡85%左右的土质损失;当采用植生混凝土且坡度为1∶3时,抗反滤作用最好,拦截率最高可达98%;植生混凝土无论表层是否覆土均对固体污染杂质有较好的拦截作用,其中覆土植生混凝土拦截能力最好。
2019年21期 v.48;No.544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代果;苏留峰;姚勇;吴先哲;李谦;
对8组24个立方体试件进行透水试验,研究透水混凝土改造既有水泥混凝土路面后的透水性能,并分析水泥混凝土层开孔率及透水混凝土骨料粒径对改造后路面透水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既有水泥混凝土路面透水性能改造方法能使改造后路面透水性能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透水试件孔隙率及透水系数均随着水泥混凝土层开孔率及透水混凝土骨料粒径的增大而增大。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实际工程中将水泥混凝土层开孔率控制为22. 43%以内,可通过增大透水混凝土骨料粒径提高改造后路面的透水性能。
2019年21期 v.48;No.544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马秋娟;王宁;吕如兰;郑晓东;宿辉;
针对华北地区独特的地理、地形和气候条件,对生态混凝土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分析植物根系在生态混凝土中的生长情况及植物气孔分布情况,对生态混凝土在华北地区的应用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胶结材料的组成不仅决定着生态混凝土的配合比,还影响生态混凝土强度和孔隙特性;根系通过利用混凝土孔隙中的少量营养物质穿过生态混凝土,对混凝土孔径具有适应性;生长在生态混凝土上的麦冬气孔密度明显高于生长在对照试验组上的麦冬。
2019年21期 v.48;No.544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存停;杨傅甜;
经大量文献调研,根据原材料的不同,分别介绍粉煤灰基、偏高岭土基、矿粉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力学性能,为进一步完善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研究提供依据。分析可知,通过掺加矿粉、硅灰、高岭土等可提高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力学性能;高岭土煅烧温度对偏高岭土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的影响较大;矿粉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早期强度和较强的耐酸性能;铬渣、钨矿废泥等可用于制备地质聚合物混凝土。
2019年21期 v.48;No.544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0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王二兵;王萌;卢东;
盐城市快速路网三期工程沿线受流水侵蚀严重,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要求严格。为此,通过引入矿物掺合料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研究掺合料掺加比例的影响,并利用SEM分析混凝土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复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坍落度均>175mm。对于提高混凝土力学性能而言,二元复掺较三元复掺效果更佳,矿粉和粉煤灰最佳掺加比例为6∶4。引入掺合料可增加水化产物数量,优化混凝土孔隙结构。
2019年21期 v.48;No.544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文华;庞腾;胡代淋;薛宇航;
金峰水库将沥青混凝土作为水库防渗体进行石渣坝修建,其主要特色为整个断面采用软岩-极软岩坝壳料对坝体进行修筑。对心墙防渗体进行现场铺筑试验研究,对比分析由室内试验所推荐的2个配合比,得出较优的配合比,并得到心墙原材料、材料拌合、配料、现场温度及碾压摊铺等重要工艺参数,为实际施工提供依据。
2019年21期 v.48;No.544 28-3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朱同然;姬永胜;全廷发;
以荣成青少年活动中心工程为例,该工程中拱形通道样板内侧为饰面清水混凝土。通过样板施工,确定正式施工过程中异形双曲面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及模板体系,总结大体积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确定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模板支设技术等。
2019年21期 v.48;No.544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李康;谭盐宾;刘东生;樊齐旻;郑永杰;王琳;曹光雄;
按照以低胶材用量、低用水量、低坍落度、高含气量为基础,内掺适量抗裂剂为关键的技术路线,制备出抗裂、防冻性能优异的高铁岔区长寿命现浇道床混凝土。依托京沈客运专线试验段,对于18号单开道岔无砟轨道实体结构,采用斗送入模的方式,辅以研发的高频振捣台架,实现坍落度≤100mm的混凝土入模成型,同时结合"零暴露期"综合养护技术,基本解决道床板常见的八字角裂纹、横向贯通裂缝及表面冻融粉化等病害。
2019年21期 v.48;No.544 35-3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黄广南;杨小平;唐欣薇;赵瑞;刘庭金;
为分析不同加载方式下不同螺栓连接管片纵缝接头受力性能,以湛江湾跨海盾构隧道工程管片接头为依托,采用数值仿真分析方法,通过建立管片接头模型,分析不同加载工况下接头变形机理,对比斜、弯螺栓连接接头对管片受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水头工况下,管片所受轴力有利于提高接头承载力及其变形性能,弯螺栓连接接头承载力及变形性能优于斜螺栓连接接头,但差别较小,为方便施工,可优选斜螺栓作为盾构隧道管片接头的连接螺栓。
2019年21期 v.48;No.544 38-4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朱方伍;王汪洋;吴波;吴冬;韦姚凯;陶晓燕;
在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城市地下工程结构自防水和外部防水技术特点及研究现状,提出当前地下工程防水技术存在的问题。以CPS(化学交联和物理卯榫的协同作用)反应粘防水卷材为例,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指出构筑二元蠕变抗裂结构防水层与基面形成黏结不可逆、不受损的一体式防水结构全密封防水设计是地下工程防水设计的发展方向。
2019年21期 v.48;No.544 43-4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5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江道镨;
渗漏成为当前轨道交通工程的主要病害之一,福建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渗漏现象主要集中于混凝土裂缝、施工缝、变形缝及诱导缝部位。对福建省轨道交通工程渗漏进行治理时,首先分析渗漏原因,可知混凝土裂缝主要由于收缩及耐久性下降导致,而轨道交通工程中施工缝、变形缝及诱导缝产生渗漏的原因千差万别。在渗漏治理过程中,对治理原则、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福建省轨道交通工程渗漏治理应遵循的原则及不同渗漏部位采取的具体治理措施。
2019年21期 v.48;No.544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亦斌;余伟吉;吴罗文;张元新;于茜薇;
对卫生间同层排水方式中的降板式同层排水、垫层式同层排水、侧墙排水进行对比分析,在降板式同层排水的基础上,对组合排水套管施工工艺进行改进,通过预制板盖槽板、组合排水套管,将二次排水与排水套管的功能合二为一,并在百色碧桂园翡翠郡等多个项目中进行实际应用。由实际应用效果可知,组合排水套管施工技术效率高、节省工期和费用,可达到室内排水、防渗效果,满足建筑使用要求。
2019年21期 v.48;No.544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玉胜;曲立清;宁方端;席麟;
与传统隔层排水系统相比,降板式卫生间防水工序多、难度大、水平渗漏概率高。结合某精装住宅卫生间降板式同层排水系统防水质量控制实例,将卫生间渗漏划分为竖向渗漏、水平渗漏2种类型,分别进行渗漏水源和渗漏路径分析,按照"防、堵、排相结合"的质量控制原则,分别制定具体技术措施,提出详细的节点做法,最后给出防水工程施工控制要点。
2019年21期 v.48;No.544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郝家炜;周惠娟;丁菲;朱焱;
结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市政交通配套工程永兴河北路(大广高速—磁大路)道路及综合管廊工程实例,详细介绍明挖法地下综合管廊防水设计与施工,地下综合管廊主体结构及变形缝等细部构造防水施工采用多种防水方式,相互结合,通过设置多道防水防线,确保地下综合管廊结构防水效果,解决渗漏问题,保证主体结构完整、安全,并满足使用功能。
2019年21期 v.48;No.544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刘泽伟;裴汉江;张康;戴力;楚永强;周哲敏;
以长沙滨江金融大厦地下室底板建筑层施工为依托,对防排水施工进行详细分析,着重介绍排水明沟+排水暗沟+窄槽+疏水板的施工技术。该施工技术可有效解决临江丘陵富水地带地下室底板常出现的渗漏、积水问题,还可对地下室剪力墙渗水进行快速遮挡处理,避免地下室内部环境潮湿及对建筑感官质量造成的影响。
2019年21期 v.48;No.544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黄勇;张诚;史媛;樊星;王静;
以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多功能综合体(华铭园)项目为依托,对该工程使用可周转排汽管装置的种植屋面防水保温排汽系统施工技术进行介绍。通过优化排汽系统,利用排汽管装置排放保温层中的水蒸气,以满足景观要求。施工种植屋面时可将排汽管装置拆除,修补防水卷材,从而完成整个屋面的施工。
2019年21期 v.48;No.544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梁学彬;季圣杰;王玉泽;王健;黄晓;史小右;张蕊;
为解决直立锁边防水系统应用于开缝式斜幕墙中的受力问题,自主研发由传力转接件、支座及夹具组成的成套连接装置,将混凝土挂板受力传至主体结构,有效解决直立锁边防水系统与斜幕墙挂板的连接问题,改变传统施工工艺及方法,最大限度发挥组合系统优势,保证施工质量。
2019年21期 v.48;No.544 70-7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聂祯;李元齐;
提出采用桁架龙骨的新型波纹钢板覆面冷弯型钢龙骨式复合墙体,旨在将冷弯型钢龙骨式复合墙体由低层住宅推广到多层住宅中。首先,通过已有波纹钢板覆面龙骨式复合墙体抗剪试验研究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证明龙骨式复合墙体在精细化建模下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正确性。然后,在已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开展新型墙体抗剪性能数值模拟分析和研究,比较新型墙体与传统龙骨式复合墙体的异同。最后,通过参数化分析,得出一系列抗剪性能参数,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设计建议。
2019年21期 v.48;No.544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曲成平;刘文杰;杨培森;孙浩方;
为了研究对扣式冷弯薄壁型钢龙骨承重保温复合墙体的抗剪性能,通过对3个复合墙体足尺试件进行水平单调加载试验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得到复合墙体的破坏形式、抗剪承载力、抗侧刚度、延性、能量耗散系数等。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墙体的破坏形式表现为在加载过程中硅酸钙板在角部及拼缝的自攻螺钉处不断发生开裂,最终墙体丧失承载能力,其中在无竖向荷载作用的水平单调加载方式下,墙体角部的抗拔件发生破坏;影响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加载方式和是否施加竖向荷载。
2019年21期 v.48;No.544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智斌;丛茂林;孙彬彬;周龙壮;
预制夹心保温墙体中通常采用GFRP连接件,GFRP不仅强度高、耐久性好,且传热系数较低,在保证连接件承载力的基础上,可有效提高预制夹心保温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基于预制夹心保温墙体中GFRP连接件受力特点及实际使用要求,研发螺纹式GFRP连接件,并对其进行抗拔承载力及抗剪承载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螺纹式GFRP连接件抗拔承载力及抗剪承载力均显著高于有关标准的要求。
2019年21期 v.48;No.544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王明谦;王昆;许清风;
木结构无损检测技术对既有建筑安全性评估具有重要作用。对木结构无损检测中的常用技术手段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检测技术发展趋势。已有研究成果表明,针对木材内部缺陷检测方法的研究已取得明显进展,结合图像识别技术可确定木材内部缺陷位置和大小;现有检测指标与木材力学性能参数间具有一定相关性,但单一指标不能合理表征力学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在后续研究中需解决预测公式的显式表达问题。多种检测技术的联合使用是未来木结构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已逐渐应用于木结构无损检测中。
2019年21期 v.48;No.544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7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程晓颖;秦建敏;
珊瑚砂物理性质远比普通陆源砂复杂,针对珊瑚砂颗粒形状不规则性、易破碎性和压缩性等,综述国内外近年来的基本研究成果,从珊瑚砂颗粒细观结构出发,揭示珊瑚砂具有特殊力学性能的根本原因。珊瑚砂由于颗粒强度低、孔隙多、形状不规则,在棱角处易发生断裂,破碎自身或破碎释放的孔隙与更细小的颗粒中和,加剧珊瑚砂的压缩性,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珊瑚砂特殊的力学性能。
2019年21期 v.48;No.544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智浩;梁书新;刘杰;
结合国内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在使用及安全性能方面存在的不足,创新研发出多腔体钢板剪力墙结构体系,并总结此种新型结构体系关键节点连接技术。通过推广应用该技术,可降低施工能耗与建造成本,有效促进产业升级,也可有效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的产生。
2019年21期 v.48;No.544 94-95+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铁军;龚颖;张怡坚;刘斌;张伯发;
深圳市某新建渗滤液处理厂需在围护结构内建设氨吹脱及结晶系统,该系统包括5套吹脱塔及2套结晶塔。介绍氨吹脱及结晶系统在围护结构狭小空间中的安装技术,利用围护结构梁、板预留吊钩,采用倒装及分部、分层吊装的方法,解决室内吊装能力受限的难题。应用BIM技术指导工艺管道安装,通过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提前解决交叉碰撞问题,形成完整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厂氨吹脱及结晶系统综合施工技术。
2019年21期 v.48;No.544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学聪;吴二军;汪基伟;
为提高中小跨度楼盖的舒适度和受力性能,提出新型带底部附加钢筋密肋楼盖形式。采用ANSYS软件,对普通密肋楼盖、密肋空心楼盖和带底部附加钢筋密肋楼盖的受力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应用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简化的壳-实体混合单元模型,以混凝土用量最小为目标,优化楼盖尺寸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楼盖受力性能和密肋空心楼盖相似,承载力和刚度优于普通密肋楼盖;应用壳-实体混合单元模型可达到与全实体模型相同的计算精度,且可降低单元数、节省计算时间; 4m×6m单跨楼盖肋梁净高、预制肋梁宽、后浇肋梁宽分别取120,100,200mm时,混凝土用量最小;常用设计荷载作用下,肋梁混凝土足以承担全部剪力,无需配箍筋。
2019年21期 v.48;No.544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