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向红;张令南;王磊;魏刚;
广州中华液晶城某办公楼及商务中心基础工程处于岩溶发育地区,为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项目采用"冲桩机与潜孔锤钻机"的组合式地下连续墙成槽施工工艺。考虑地下连续墙成槽质量受岩溶空洞分布形式的影响较大,运用超声波探测技术对试验槽段的质量问题进行判定。研究表明,引用潜孔锤后岩溶发育地区地下连续墙的成槽效率大幅提高;潜孔锤成孔后钻孔偏斜率降低,槽段垂直度得到了有效保证。
2020年01期 v.49;No.548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王迪;邓洪亮;马岩;李萌萌;
以某工程为例,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黄土湿陷前后两种状态进行数值计算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然状态黄土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和承载力,地表沉降和水平位移较小,当浸水湿陷后,黄土结构产生破坏,承载力快速衰减,边坡产生较大的沉降和位移,严重影响基坑安全。根据现场监测数据与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说明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可以有效预测湿陷性黄土基坑施工中的风险。
2020年01期 v.49;No.548 7-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杜云龙;姚燕明;欧祝明;景浩;夏铭;李顺;
承压水控制一直是基坑施工中的重难点,目前隔断深厚层承压水的工艺比较单一,以地下连续墙为主。宁波轨道交通某车站深基坑首次采用地下连续墙和N-JET超级旋喷桩联合隔断双层承压水。结合该应用实践,系统总结了N-JET的施工设备、工艺流程、施工方法、关键技术参数;通过开展原位试桩试验,验证了该工法在深基坑承压水控制中可行性。
2020年01期 v.49;No.548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吴吉;何洪普;赵德军;赵贻强;樊文波;
龙洞堡机场T3航站楼桩基施工过程中,在最厚厚度达64. 2m的超厚回填层且下层为岩溶地质的条件下,采用全回转钻机下套管,避免使用泥浆,利用套管可靠护壁,采用旋挖钻机快速取土、联合施工,既发挥了全回转钻机大扭矩切割和下套管的优势,又利用了旋挖钻机快速取土的功能。在套管拔出时运用拔管机,避免全套管全回转钻机的机械闲置,充分利用各机械性能优点配合使用,使施工效率成倍提升。
2020年01期 v.49;No.548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夏文;李攀;汪建军;邱伟;王倩妮;
深基坑内支撑结构拆除时需同时考虑拆除过程对主体结构的扰动和基坑支护安全等问题,工艺复杂,工期较长,常规的换撑、拆撑方式不能满足主体结构施工工期要求。以南山区档案服务大厦项目深基坑内支撑拆除工程为例,对深基坑内支撑拆除过程中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通过采用内支撑分阶段拆除的施工工艺,在确保深基坑安全的同时,满足了主体结构工期要求,同时,采用机械切割方式对支撑结构分段切除,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有利于环境保护。
2020年01期 v.49;No.548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侯宪伟;宋文智;洪陈超;胡文海;
以工程实例为背景,详细介绍SMW工法与斜抛撑围护体系在超大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通过整理分析基坑监测数据,探究变形特点;针对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土方开挖、暗浜处理、边坡加固等问题,给出相应的施工措施,并归纳出在该种围护形式下施工所遇到的特有问题。
2020年01期 v.49;No.548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黄晓程;张松波;邓昌福;张晋华;黄心颖;
针对武汉特定地区土层,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前排桩倾角、桩径、桩长对支护效果影响。发现前排桩倾斜双排桩,其位移与弯矩小于常规双排桩,且随角度增大位移与弯矩减小,并逐渐收敛;计算分析得出,前桩倾斜双排桩,桩身最大弯矩均出现在后排桩,后排桩受弯明显;增大倾斜前桩的桩径、桩长,能明显减小前桩位移,增大后桩弯矩,提高支护效果,特别是力学性状好的土层中,增加桩长效果明显。可根据工况,优化前后桩桩径、前桩入土深度及最优倾斜角度,以达到设计最优。
2020年01期 v.49;No.548 29-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2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孙九春;白廷辉;
在地铁基坑中,钢支撑的极限承载能力与螺栓的受力密切相关。通过解析法、梁单元法和精细化数值计算方法研究钢支撑系统管节连接螺栓群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在规范容许的偏心距下螺栓不受荷,随着偏心距的增大螺栓逐步受拉,螺栓受荷大小与偏心距密切相关。对于Φ609钢支撑,10. 9级螺栓基本能够满足需要,但对于Φ800钢支撑,10. 9级螺栓无法充分发挥钢管管节的承载能力,应采用12. 9级螺栓予以匹配。
2020年01期 v.49;No.548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于海申;惠乐怡;胡居中;庞卫涛;米艳朋;
以天津东郊污水处理厂及再生水厂迁建工程为例,底板内水平管道处于底板混凝土中,工艺设计标高控制要求极为严格。底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管道所受混凝土上浮力较大,一旦出现标高偏差直接影响后期设备运行,对管道定位和固定提出了极高要求。介绍了基础底板内大直径管道抗浮施工技术在该工程中的应用,实施效果良好。
2020年01期 v.49;No.548 38-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晓程;余地华;邓昌福;黄心颖;张松波;
依托两个深大基坑工程,统计分析监测曲线规律,得出了一些集约化监测点布设的简单结论:外围土体沉降监测点可于离基坑一定距离处加强布设,而外围土体水平位移监测点则需尽量于靠近基坑侧壁处加强布设;因竖向支护受力特点,可增大开挖范围及以下一定深度内的测点密度,减小底部区段测点密度;对于土体测斜与沉降、竖向支护测斜与内力,应于基坑中部的边桁架跨中、基坑阳角、悬臂非强撑等区段增大布设密度;对于水平支撑内力监测,应于角撑(特别是存在阳角的角撑)、跨中对顶撑等部位增大测点布设密度。
2020年01期 v.49;No.548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张熙;吴昊;邢超波;张磊;王军杰;
传统工艺中,工程桩试桩检测桩帽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桩帽,为实现施工迅速、安全可靠地进行单桩竖向承载力30 000kN及以上的工程桩试桩静载检测,采用护筒环箍+硫磺胶泥桩帽方式,首次实现了30 000kN及以上单桩竖向承载力的静载检测。通过实践,证明护筒环箍+硫磺胶泥桩帽可适用于30 000kN及以上的工程桩试桩静载检测。
2020年01期 v.49;No.548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胡志海;
设计了一种安装在旋挖钻机上的液压扩孔输送装置及扩孔工具,解决灌注桩孔任意位置的扩孔施工,能有效增加桩的承载和抗拔能力。介绍了该液压扩孔装置的结构及原理。实际工程施工效果表明,设备各项参数均符合设计要求,施工效率较高。
2020年01期 v.49;No.548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招伟;王炜;杨硕;李元海;
为解决上部软土下部极硬岩的复合地层盾构掘进中普遍存在的刀盘易结泥饼、刀具异常损坏和渣土超排等问题,以某城市地铁工程为依托,提出了盾构空舱快速掘进及其配套综合注浆围岩稳定控制技术,并采用数值模拟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出了复合地层盾构空舱快速掘进方法,解决了复合地层段盾构推力大、易结泥饼、刀具易损坏和破岩效率低等难题,稳定了施工参数,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施工成本。开发了空舱掘进配套的综合注浆围岩稳定控制技术,控制了地层损失,防止了隧道塌方灾害。通过建立盾构掘进动态数值模型,揭示了复合地层在空舱掘进模式下掌子面前方的围岩变形模式和地表沉降规律。
2020年01期 v.49;No.548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郭勇;
太原市迎泽大街下穿火车站通道工程采用新管幕法施工,根据工艺要求首先顶进20根Φ2. 0m钢管下穿太原火车站,形成管幕,为国内首例大直径管幕下穿火车站的工程。工程地质及周边环境复杂,在不影响火车正常运营的条件下进行管幕施工,顶管掘进机的选型是工程成败的关键。以该工程为背景,满足顶管精度、处理障碍物能力、控制地表变形、具备在浅覆土地质中顶进能力、多台机组间通用性好等要求,对顶管掘进机的选型分析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确定合适的顶管掘进机,经过实践证明设备选型合理。
2020年01期 v.49;No.548 57-6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孙捷城;周国锋;路林海;丁洁;谭生永;李克金;
以济南地铁R1线、R2线盾构隧道小曲线、小净距、叠落下穿京沪高铁桥为工程背景,提出了多区间隧道下穿施工主动控制技术体系。研究表明:(1)多区间隧道下穿施工主动控制技术体系包含盾构叠落下穿施工顺序优选、主动隔离控制、管片结构加强、交叠区洞内加固控制、下穿高铁桥减隔振控制5项技术;(2)盾构叠落下穿施工顺序优选原则为叠落区域隧道按自下而上顺序施工,同一平面按与既有隧道由远而近顺序施工;(3)主动隔离控制技术为施做钻孔灌注桩作隔离桩,袖阀管注浆作桩间止水;(4)交叠区洞内加固控制技术采用管片增设预留注浆孔对交叠区夹层进行注浆预加固、下方隧道架设台车支撑加强整体刚度;(5)全自动变形监测表明4条盾构区间穿越施工桥墩最大沉降量仅为0. 4mm,变形控制效果极佳。
2020年01期 v.49;No.548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孙飞祥;张兵;彭正勇;杨振兴;
相比于陆域,盾构法与矿山法在水下进行对接施工面临着高水压、地层加固困难、掘进控制难度大等问题,其施工风险更大。依托厦门地铁3号线过海段,明确了高水压、复杂地质环境下矿山法与盾构法水下对接施工特点,指出了采用矿山法和盾构法两种施工方式进行隧道最终贯通各自存在的风险源。整理并汇总了可用于水下的地层处理方法,明确了各自的优缺点及地层适用性。最后,结合厦门地铁3号线海下对接位置的实际地质情况、隧道贯通方式和各地层加固方法的特点,给出了各种风险的应对措施。
2020年01期 v.49;No.548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张立人;张青峰;杨伟伟;谢全敏;
山区公路隧道施工开挖主要采用爆破法,爆破产生的振动必将对隧道产生影响,但目前隧道施工爆破对围岩初期支护、二次支护和围岩的影响研究较少,为此,以翻坝高速公路寨子包隧道施工爆破为例,通过对隧道爆破振动测试分析,获得了该隧道施工爆破振动规律经验公式。依据寨子包隧道的特点,给出了其控制标准,由控制标准和经验公式,得到了该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爆破控制参量。最后结合寨子包隧道的实际爆破情况,提出了该隧道的爆破振动控制措施。
2020年01期 v.49;No.548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田世文;
泥水盾构对于地表沉降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然而黏土地层的泥水平衡盾构施工往往会由于地层多变不可预测等问题造成盾构机刀盘结泥饼现象。结泥饼后,盾构掘进时刀盘扭矩增大,掘进速度降低,严重影响施工工效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因此,对于泥饼的分析及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01期 v.49;No.548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蒋少武;高鹏;邱昌;
以十堰市地下综合管廊北京北路盾构段工程为例,介绍了一种超狭窄竖井盾构分体始发施工方法,即先将盾构刀盘、前盾及铰接盾下井组装,然后吊装螺旋机后套筒和驱动、反力架和油缸支架,并在其辅助下推动前盾留出尾盾空间,再吊装尾盾、安装负环及钢支撑,待盾构主机向前掘进至井内空间满足螺旋机下井需求后,再将螺旋机于中继筒部分拆除并吊装出地面整体组装,螺旋机整体组装完成后再下井安装。最后待盾构主机向前掘进至大于配套台车长度后,将地面上后配套台车整体下井,至此盾构实现正常掘进。
2020年01期 v.49;No.548 79-82+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毛亚军;薛子斌;朱考飞;张可能;李正兴;张明程;
复杂地层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施工是地铁建设的重难点,依托长沙地铁5号线某区间隧道盾构工程,分析了水敏性地层的不良特性,及在盾构始发端头近距离下穿仿古建筑西湖楼时的施工风险,介绍了现场采用的变形云监测技术及变形控制措施,并通过分析建筑物沉降监测数据评估了工程的变形控制效果,证实现场采取的技术措施可以有效监测并控制盾构下穿敏感建筑物产生的变形。
2020年01期 v.49;No.548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白国峰;
针对巴玉隧道,分析了高原深埋硬岩隧道岩爆灾害类型及时空分布特征和施工特点;构建了结合地质调查法、加深钻孔探测和TSP超前预报的岩爆地质综合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岩爆特征与地质综合分析的隧道施工方法。通过研究发现:高原隧道施工具有显著的高温、缺氧特点,须加强机械化配套,以提供施工效率;发生的岩爆类型主要有即时型和时滞型,岩爆分布于整个隧道断面,即时型岩爆一般容易在爆破后2~6h内的掌子面后5m范围内发生;针对岩爆的时空特征,需采取短进尺、早支护、提高光面爆破效果、打设应力释放孔和喷洒高压水等方式,确保高风险岩爆段施工安全。
2020年01期 v.49;No.548 87-9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胡云飞;徐祥云;黄鹏;何俊;李璐乾;王振勇;
盾构隧道施工中,管片局部或整体上浮现象时有发生。为研究盾构隧道管片上浮机理,避免出现管片上浮、错台现象,在分析上浮位移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管片上浮运动模型,认为上浮过程主要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匀加速上浮阶段,第2阶段为匀减速上浮阶段;对脱出盾尾后的隧道管片进行了详细的力学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计算公式,考虑了上浮过程中浆液的动态上浮力、黏滞阻力、环间摩阻力以及螺栓剪力等,基于牛顿运动学推导出管片上浮量的理论解析解。结合北京地铁新机场线08标段盾构隧道工程,验证了上浮量理论解析解的准确性,通过分析影响管片上浮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抗浮措施。
2020年01期 v.49;No.548 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2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校珂;
为有效避免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工艺不规范出现的空洞、不密实、渗水等质量缺陷,保障建设安全和运营安全。通过系统分析质量缺陷产生的原因,在传统衬砌台车基础上,结合隧道衬砌施工实际,以"工装保工艺,工艺保质量"的指导思想,优化设计、创新功能,增加自动化的逐窗灌注、高频气动振捣、拱顶混凝土灌注饱满度信息化监测、自动支、脱模及定位、轮轨步履行走等新技术,提高了自动化程度,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劳动力以及人为因素对衬砌质量的影响。衬砌台车增加的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台车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大大提高了衬砌质量。
2020年01期 v.49;No.548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郭彦兵;
结合新建厦门第二西通道主线隧道下穿既有疏港路高架桥及匝道桥桥墩的工程实例,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主线隧道矿山法开挖对既有桥梁桥墩近接施工时的变形和位移的影响,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三台阶+控制爆破施工方案下穿Pa11,Pa12桥墩时,桥墩沉降、变形位移均可控。再通过采取加强超前支护、增加初期支护的刚度等工程措施后,隧道开挖引起的桥墩沉降最大4. 7mm,说明施工方案可行,风险受控。
2020年01期 v.49;No.548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建军;
为保证主隧道盾构施工阶段地铁运营的安全与稳定,需对隧道轮廓外3m范围进行加固,加固区域位于河道之中,需要在水上进行施工,采用免共振振动锤打设钢管桩用于打设施工平台。施工范围内以砾卵石和强风化泥质细粉砂岩为主,常规工艺无法施工,故采用MJS工法对隧道轮廓外3m范围进行加固;由于加固区域上部为在运行地铁4号线区段,故MJS工法不方便垂直施工,需斜向施工,首先采用D80钻机打设斜孔,放入PVC管,然后进行MJS斜向施工,最终完成了隧道轮廓外3m范围内的加固。深隧工程施工期间,地铁4号线的沉降和位移均在设计规范要求内。
2020年01期 v.49;No.548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予启;刘卫未;马丽丽;刘越;沙国蔚;韩鞠;郭恒;谢志成;
以大曲率、多条线路下大跨度框架顶进的智慧大道项目为依托,根据不同顶进段铁路线特点,分别建立D便梁和纵横抬梁架空加固体系。利用有限元软件对顶进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两种架空加固方式的加固效果进行工前评价。根据不同加固方式采用不同的支撑桩托换施工方法,保证顶进过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并开展顶进全过程的实时监测,及时对工艺参数进行纠偏与优化,形成了大跨度框架顶进下穿运营铁路施工关键技术。
2020年01期 v.49;No.548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世君;汪健;
对于整体位于河道内的地铁车站而言,与常规位于道路上的车站完全不同。涉及的分项工程繁多,转换程序复杂,因此有必要系统研究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时序、设计及接口处理,从而保证工程顺利实施。通过对宁波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钱湖北路站及其前后区间的实例介绍与分析,详细阐述了该工程施工顺序安排和相关接口的处理。
2020年01期 v.49;No.548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