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润东;李向民;陈玲珠;田坤;
随着装配式钢结构的大力推广应用,钢结构节点采用螺栓群连接的方式越来越普遍,无论是新建建筑检验验收还是既有建筑检测评估,对螺栓群松动的检测需求越来越大。数显扭矩扳手用于螺栓群松动检测时具有操作方便、可实时显示扭矩值,并具备报警功能、可实现检测与整治一体化、可自动保存数据等优点。本研究制定了数显扭矩扳手用于螺栓群松动检测的工作流程,并通过室内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后续可在实际工程中进行推广应用。
2023年03期 v.52;No.622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张东波;王卓琳;张永群;高润东;冷予冰;陈玲珠;
超声相控阵技术具有现场检测速度快、成像分辨率高等优点,在装配式建筑钢板混凝土缺陷检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制作预设结合面缺陷和混凝土内部缺陷的钢板混凝土试件,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超声相控阵成像对试件中缺陷的识别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超声相控阵技术可有效识别钢板混凝土结合面缺陷和混凝土内部缺陷,能够准确定位缺陷的平面位置,且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缺陷深度。
2023年03期 v.52;No.622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下载次数:5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润东;李向民;田坤;王卓琳;周南南;
针对5组45个钢套筒和5组45个铸铁套筒接头试件,首先锈蚀套筒,然后灌浆并设置长度不同的灌浆缺陷,最后通过对中单向拉伸试验、高应力反复拉压试验和大变形反复拉压试验,研究套筒锈蚀与灌浆缺陷耦合对接头受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当锈蚀钢套筒灌浆缺陷长度占套筒内钢筋锚固长度的比例≤5%时,当锈蚀铸铁套筒灌浆缺陷长度占套筒内钢筋锚固长度的比例≤0%时,套筒接头可判定为合格;在相同环境条件下,铸铁套筒较钢套筒更易发生锈蚀,且膨胀锈蚀层厚度更大,故锈蚀铸铁套筒接头对灌浆缺陷尺寸更敏感。
2023年03期 v.52;No.622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 ] - 张东波;陈玲珠;曹东升;
传统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存在数据采集复杂、数据后处理耗时耗力的问题。研发数字化贯入深度测量表和数字化砂浆抗压强度数据处理软件,并将其应用于试件检测和历史建筑现场检测中,与传统贯入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检测精度和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贯入法可自动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多构件检测数据,并生成砂浆抗压强度贯入检测原始记录表,检测结果可靠、速度快,数据处理自动化水平高。
2023年03期 v.52;No.622 15-1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季元吉;施凯捷;董金芝;
通过理论分析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针对某超高层建筑水平变形监测项目的监测精度提升方法展开研究。通过GNSS技术、倾角传感器及高精度测量机器人的联合应用,将顶层质量较好的GNSS监测数据与中低层质量较好的倾角传感器监测数据结合,并辅以高精度测量机器人进行验证,最终得到较理想的监测结果,将误差控制在工程要求范围内,实现超高层建筑水平变形智能监测的精度提升。
2023年03期 v.52;No.622 20-24+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玲珠;赵宇翔;王卓琳;王易豪;韩文鹤;许清风;
传统建筑外立面和附属设施损伤检测方法主观性强、效率低、对检测人员经验要求较高,难以满足日趋增长的检测需求。为实现建筑外立面和附属设施损伤检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出了基于无人机自动航线规划功能的图像自动化采集技术和基于YOLOv5x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损伤智能化识别技术,开发了具有损伤智能化识别功能的基于原始图片的损伤检测系统和具有自动出具损伤情况报告功能的基于摄影测量的损伤检测系统。通过工程应用测试了智能化检测系统的损伤检出率与检测效率,对比分析了不同系统的优劣,并提出了建筑外立面和附属设施损伤智能化检测系统进一步升级的方向。
2023年03期 v.52;No.622 25-3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 季元吉;
以某既有工业厂房项目为例,开展VR全景摄影技术在既有建筑勘察中的应用研究,对VR全景摄影技术实际应用方式进行分析与改进,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在采用VR全景摄影技术过程中,通过自主开发的软件辅助拍摄人员确定拍摄照片的具体要求,提升拍摄效率。在VR全景图像中展示病害关注点,可作为常规检测鉴定报告的补充。应用结果表明,通过鱼眼相机直接生成VR全景图像的方式更适用于现场情况相对简单的场景,通过智能手机或单反相机配合云台拍摄合成VR全景图像的方式更适用于现场情况相对复杂的场景。
2023年03期 v.52;No.622 31-34+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唐寅;
针对既有房屋在条件受限区域进行现场检测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四足机器人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可有效结合四足机器人灵巧、机动、负载能力强等优点和三维激光扫描仪精度高、速度快、可大幅度节约时间和成本等优点。在张园大客堂文物勘察项目上对该技术进行了应用,取得较高的检测精度,验证了该技术在房屋检测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四足机器人的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作业安全、效率高、精度高的特点,可应用于既有房屋检测领域。
2023年03期 v.52;No.622 3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戴路;段超龙;李波;胡新余;
依据武汉天河机场T2航站楼屋面及幕墙改造工程,研究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既有建筑改造工程中的应用。利用全站仪与三维激光扫描仪分别进行测量,并对比测量数据误差。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点云数据,可帮助工程测量人员快速获取被测目标的三维位置信息及其他信息;全站仪打点测量数据和三维激光扫描仪点云数据误差较小,验证了点云数据质量、精度均满足工程要求;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的点云数据为工程改造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且测量时间短、数据更全面、效率更高。
2023年03期 v.52;No.622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李刚;王松;夏宗义;王敬贺;
超长混凝土结构控制部位的组合拉应力因超长结构和约束增强而增大,按常规控制往往会出现裂缝宽度超限的情况。某游泳馆项目虽按规范要求设置了后浇带,但建成尚未投入使用时,侧壁及地下室底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裂损。为分析裂缝成因,综合考虑混凝土分段浇筑流程及收缩变形的影响,模拟结构实际成型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组合非重力因素后,有限元分析所得名义主拉应力较大的区域和范围与现场实测裂缝部位吻合;池壁挡墙裂缝成因为混凝土材料收缩及温度变化;泳池底板裂缝为混凝土温度变化、材料收缩和底板下土体变形综合作用的结果。
2023年03期 v.52;No.622 44-4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4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3 ] - 董建伟;牛功科;李刚;
某大跨度门式刚架结构由于建筑使用功能调整,荷载增加较多,需进行整体加固。通过对比加大截面法、附加杆件法和增加预应力拉索法,综合考虑造价、工期及后期使用便利性,最终采用增加预应力拉索法,使结构受力更合理,有效控制柱底水平反力,避免加固地基基础,并有效降低结构用钢量,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023年03期 v.52;No.622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果生;熊欢;程叙埕;王进;
以成都东西轴线车城大道旧桥拆除及重复利用为例,分析其可重复利用的部品部件及数量。确定建造及拆除、材料运输、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对比新建桥梁碳排放量与旧桥重复利用碳排放量的差异,探索老旧桥梁改造利用对绿色建造、节能减排的意义。
2023年03期 v.52;No.622 56-6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5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钊;陈胜东;周明洪;张群生;朱建华;
考虑到大跨度桥梁对稳定性的需求,分别使用环氧树脂、碳纤维布、钢板与混凝土混合进行固化处理,并将其应用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中。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环氧树脂、碳纤维布、钢板与混凝土混合的固化处理技术均能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施工中获得较好的效果;环氧树脂混凝土固化技术能够提升预应力混凝土抗剪性能,满足坍落度要求,可在砂石率适中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抗压强度;碳纤维布混凝土固化技术能够提升预应力混凝土抗弯性能和抗破坏性能;钢板混凝土固化技术能够提升箱梁刚度,在中载与偏载作用下具有较好的固化处理效果。
2023年03期 v.52;No.622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王晶;赖正聪;李武杰;何锦涛;
基于滑动摩擦隔震技术,将滑移隔震支座的摩擦滑移元件和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的橡胶元件并联形成自复位刚性滑移隔震支座,并研究该支座的剪切性能,共进行3种竖向压应力作用下的拟静力压剪试验,分析不同竖向压应力及水平剪切变形对支座剪切性能的影响。以试验数据为基准,提出自复位刚性滑移隔震支座恢复力模型。基于ABAQUS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验证试验结果及恢复力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自复位刚性滑移隔震支座剪切变形的增大,支座耗能增大,等效刚度及等效阻尼比减小;随着竖向压应力的增大,支座耗能、等效刚度及等效阻尼比均增大。试验与数值模拟得到的自复位刚性滑移隔震支座水平荷载-位移滞回曲线较吻合,滞回曲线均符合提出的恢复力模型。
2023年03期 v.52;No.622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何锦涛;赖正聪;李武杰;王晶;
基于复位橡胶更换时无须顶升上部结构的自复位刚性滑移隔震支座,开展不同荷载、加载位移幅值及加载频率下的滞回特性研究,得到支座水平荷载-位移曲线。在此基础上,通过ETABS软件分别建立采用橡胶隔震支座和自复位刚性滑移隔震支座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复位刚性滑移隔震支座滞回曲线饱满,稳定性较好,具有良好的隔震作用;橡胶隔震支座和自复位刚性滑移隔震支座均可延长结构自振周期,降低水平地震作用;采用橡胶隔震支座的结构模型在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达1.08时,隔震层最大水平位移平均值无法满足规范要求,实际工程中需选用尺寸更大的橡胶隔震支座;可通过调整自复位刚性滑移隔震支座滑动面接触面积满足位移限值,以降低经济成本和隔震设计迭代计算成本。
2023年03期 v.52;No.622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8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