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332874

防水工程

  • 基于可靠度的混凝土屋面工程防水关键指标体系

    徐洪涛;肖绪文;卢海陆;朱志远;张勇;刘星;朱彤;周辉;霍倩男;

    耐久性与允许渗漏量是工程防水的关键指标,工程中一般以简化的分级方式表达成防水等级。这些指标均存在目标与结果属性,采用系统工程理论进行辨析,所建立的工程防水关键指标体系显示:工程防水等级的实质是可靠度;依据应用场景与影响因素可制定耐久性与渗漏量目标,工程防水的实际性能需结合影响因素进行验证;采用防水可靠度指标可将工程防水的目标与结果形成关联,并实现量化判定。由此,防水系统、应用场景、影响因素可统一成完整体系。

    2024年04期 v.53;No.647 1-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5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混凝土屋面工程典型防水卷材防水有效性及试验方法

    徐洪涛;王茜;肖绪文;丁红梅;朱志远;张勇;秦越;霍倩男;周辉;

    防水材料的性能试验方法和判定指标相对完善,但作为工程防水有效性判定时略显不足。基于应用场景设置老化条件,对混凝土屋面典型防水卷材的拉伸、柔度、裂缝桥接性能开展正交试验。结果显示:防水材料性能发生显著衰减的温度为80℃以上,时间为12周;防水有效性指标可采用因果分析,基于应用场景、影响因素、失效机理设计试验,结果需体现服役温度和工作状态,多类试验对照利于确定相对合理的临界值。防水失效概率计算可以此为基础,相关技术研究、标准编制可参考其规律。

    2024年04期 v.53;No.647 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5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混凝土屋面工程材料层变形与协同作用

    徐洪涛;肖绪文;朱志远;刘星;秦越;霍倩男;朱彤;周辉;

    屋面材料在各类影响因素作用下产生变形,防水层会受协同作用,进而影响防水有效性。材料层变形量主要受温度、湿度、荷载的影响,适合采用试验、解析式或有限元计算得到;材料间相对变形可基于构造、材料变形量进行组合;材料变形的协同作用包含变形量和变形率,适合引入不确定参数计算。材料层变形及其协同作用的机理、计算方法是开展防水有效性研究的基础。

    2024年04期 v.53;No.647 18-2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混凝土屋面工程防水失效概率算法

    徐洪涛;肖绪文;朱志远;秦越;霍倩男;卢海陆;朱彤;周辉;

    工程防水适合采用失效概率作为量化指标,以科学选材,判断构造的合理性和适应性。结合工程防水中材料变形量计算的可行性,变形区间、协同作用的不确定性,引入蒙特卡罗方法建立的防水失效概率计算方法,可建立相对客观的算法,在此基础上对量化结果进行对比,可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

    2024年04期 v.53;No.647 24-2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2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防水失效概率的混凝土屋面工程适应性技术

    徐洪涛;肖绪文;朱志远;张勇;秦越;霍倩男;朱彤;周辉;

    我国混凝土屋面工程防水领域具备丰富的经验,目前在分类、量化领域不断拓展,已开始探索概率分析法。采用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混凝土屋面防水失效概率计算程式,可对应用场景、构成、构造进行组合,基于统一的计算基准,对量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对屋面构造、防水层道数、材料的气候适应性、材料类型等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

    2024年04期 v.53;No.647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9K]
    [下载次数:4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混凝土屋面工程防水等级的划分

    徐洪涛;肖绪文;朱志远;秦越;霍倩男;朱彤;卢海陆;周辉;

    我国工程防水领域广泛采用防水等级对性能、重要程度、构造、材料性能进行表征,利于工程人员使用,但其定义、属性、分级依据存在争议。依据工程防水关键指标体系可看出防水等级具有目标和结果属性,基于防水失效概率,对不同类型防水材料、构造、使用环境进行组合计算、对比、分析,显示可基于防水失效概率对防水等级进行分级。

    2024年04期 v.53;No.647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下载次数:4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混凝土

  • 高海拔地质复杂地区喷射混凝土超早强材料应用研究

    徐锋;曾超;刘明;周晋筑;吴雄;

    将纳米早强功能材料、增强型无碱速凝剂及混凝土稳态保塑剂进行有机结合,开发了高海拔地质复杂地区喷射混凝土超早强材料,以解决高海拔地质复杂地区喷射混凝土的超早强性能与工作性能保持、长龄期强度增长的矛盾。研究水胶比、减水剂掺量、纳米早强功能材料、增强型无碱速凝剂及混凝土稳态保塑剂对喷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及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水化热和水化产物形貌测试探究了其超早强性能和工作性能保持的作用机制,并在某工程进行了工程应用评价。结果表明,8h, 24h和28d的抗压强度分别达到11.9,25.6,53.3MPa。

    2024年04期 v.53;No.647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6K]
    [下载次数:6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孔隙率和酸碱度的改性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马保亮;王安;

    为探究铵明矾及废煤渣对利用混凝土再生料制备出的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利用铵明矾和废煤渣代替水泥和混凝土再生骨料,制备生态混凝土,结合室内单轴压缩试验方法,研究不同铵明矾和废煤渣取代率下的再生混凝土在不同养护龄期下的抗压强度、pH值及孔隙率等试验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含有铵明矾和废煤渣的生态混凝土的pH值、孔隙率及抗压强度均能较好地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说明利用铵明矾降低再生混凝土pH值的方法效果良好。

    2024年04期 v.53;No.647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4K]
    [下载次数:7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大体积防辐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优化

    王龙;马柏隆;吴寒;赵博;

    防辐射混凝土作为医疗建筑广泛使用的辐射屏蔽材料,其组成材料性能和配合比设计对屏蔽射线辐射具有重要作用。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院(廊坊院区)直线加速器室混凝土结构为工程背景,开展防辐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优化研究。通过原材料性能试验筛选优质组成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基于不同配合比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调整配合比,通过混凝土的抗水渗透、绝热温升试验,考虑造价的同时得到了防辐射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并在实际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24年04期 v.53;No.647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下载次数:6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压电传感器对L形钢管混凝土柱-带楼板钢梁节点试件的损伤监测

    李明明;

    提出一种基于压电智能骨料对梁柱节点损伤进行实时监测的方法。以柱轴压比为变量制作3个L形钢管混凝土柱-带楼板钢梁节点试件,将一对压电陶瓷传感器预埋入试件节点核心区,对试件柱顶进行水平低周往复试验。通过对比不同加载阶段传感器接收到的压电信号幅值,实现对节点核心区损伤的实时监测。为使损伤状态更精准与直观,最后在小波包分析法的基础上采用均方差法建立损伤指数,对其进行量化处理。结果表明,试验现象与监测结果相符,此方法能有效对L形钢管混凝土柱-带楼板钢梁节点试件进行较准确的实时监测。

    2024年04期 v.53;No.647 58-62+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4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普通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线改造生产粗骨料UHPC桥面板的应用

    肖广生;徐英喧;罗玉龙;张世豪;

    以贵州德余高速公路乌江特大桥C150粗骨料UHPC预制桥面板工程为依托,基于现有普通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线的UHPC试拌及分析,提出对预制构件生产线的改造措施,通过改造普通混凝土搅拌站上料系统、混凝土布料及振捣系统、预制构件养护系统,提出相适应的UHPC制备工艺,使生产线完成粗骨料UHPC桥面板的自动化生产,降低了UHPC及预制构件生产成本,具有一定的经济性。

    2024年04期 v.53;No.647 63-6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6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理论研究

  • 玉磨铁路新平隧道突涌致灾机理及措施响应研究

    李永志;王华;王世明;田洪义;刘润华;曹贵才;肖正;

    为查明玉磨铁路新平隧道突涌的致灾机制,结合隧道现场灾害特征,基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气候条件、施工措施等因素,探讨了突涌的致灾机理,归纳总结了隧道突涌的致灾类型,提出了相应的灾害防控措施。软岩隧道强度低、变形大,设计围岩级别与揭示不匹配等因素对隧道灾变的发生至关重要,特殊的构造环境及地下水等因素助推了灾变的发生;依据致灾成因,将该隧道致灾类型分为:构造-岩性-富水-施工措施,构造-岩性-弱水-施工措施,岩性-富水-施工措施等3种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施工过程中,需明确可能致灾的几类因素,加强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开挖揭示比对等工作,掌控灾害源的发展及规模,动态调整隧道致灾的类型,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确保隧道施工安全。

    2024年04期 v.53;No.647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盾构下穿诱发框架结构沉降实测与模拟分析

    刘庭金;陈培钊;蔡良怡;林志威;

    为研究盾构隧道施工对上方框架结构的影响,以广州市综合管廊盾构斜交下穿中高层框架结构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沉降监测及数值反演的方法分析结构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本工程盾构下穿位置的柱基沉降过程表现为主要沉降-沉降回弹-沉降稳定3个阶段;沉降较大的柱基主要分布在盾构轴线沿线位置,差异沉降较大的柱基则主要分布在盾构轴线的周边位置;盾构的穿越位置会影响建筑物的倾斜趋势;盾构穿越后及时进行洞内二次注浆,能减小框架结构在稳定阶段的沉降、不均匀沉降及整体倾斜。

    2024年04期 v.53;No.647 74-80+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1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黄土地区地铁车站洞桩法对地层的影响研究

    朱鹏辉;汪勇;关惠龙;李彬彬;余雅楠;

    为研究黄土地区富水砂层地铁车站洞桩法对地表沉降及拱顶沉降的影响因素,依托西安市丰禾路地铁车站项目,对导洞的加固范围、开挖错距及开挖顺序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加固范围对该地区富水厚砂层地铁车站地表沉降及拱顶沉降影响较大,随着加固范围的增大,地层沉降逐渐减小;导洞开挖顺序对该地区地层沉降有一定影响,选择先边后中的开挖顺序产生的地表沉降及拱顶沉降更小;导洞的开挖错距对该地区地层沉降的影响不大,随着开挖错距的增大,地层沉降逐渐增大,但变化程度较小。根据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地区地铁车站洞桩法施工安排的合理性,即选择1.5m导洞加固范围,10m的开挖错距及先边后中的开挖顺序。

    2024年04期 v.53;No.647 8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0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富水砂层盾构下穿高速铁路控制技术研究

    肖颖;张玄;朱凯强;刘帅磊;杨涛;

    以西安轨道交通地铁10号线东风路站—学府路站区间下穿大西、郑西客专高速铁路土压平衡盾构施工为背景,基于盾构试验段数据研究土压平衡盾构在富水砂层中下穿掘进参数及控制措施。根据现场盾构下穿既有高速铁路路段的隧道埋深与地质条件,通过200m盾构试验段,确定盾构下穿施工具体掘进施工参数。其中控制掘进速度为35~40mm/min、出土量54~60m~3、二次注浆压力0.4~0.5MPa、下穿注浆量7.8~8.5m~3/环和土仓压力1.0~1.2bar,下穿过程中同步注浆、二次注浆要及时跟进。

    2024年04期 v.53;No.647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5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地铁车站基坑施工工法比选与开挖变形特性分析

    朱凯强;何岩;刘帅磊;杨涛;

    以西安某地铁车站基坑工程为背景,通过施工工法比选,总结各工法的技术特点,并结合实际工程选出合适的工法;同时针对现场开挖进行监测分析,研究在富水砂层特殊地质条件下基坑前期开挖阶段对围护结构及周边地表的变形影响,总结出基坑开挖变形规律。结果表明:从多种施工条件出发,考虑路面交通影响、经济效益、技术难度及工期限制等多因素的影响,盖挖半逆作法最合适且可行;基坑开挖施工造成围护结构向基坑内部偏移,整个开挖过程中,土应力释放造成围护桩沉降及周边地表产生隆起与沉降;同时,施工工序之间联系紧密,相互影响,施工中要提前对有关因素进行多方面的考虑;半逆作施工速度快,车站结构要及时跟进施工发挥出对开挖变形的限制作用,保证施工安全。

    2024年04期 v.53;No.647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下载次数:5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应用研究

  • 大跨度斜拉桥拉索安装扭转控制技术

    甘国荣;李居泽;赖道辉;王正萃;

    超长斜拉索在大跨度斜拉桥的安装施工中常因张拉扭转引起设备损坏、拉杆脱锚等严重问题。通过优化斜拉索钢丝受力分析,基于能量法原理计算拉索张拉产生的最大扭矩,根据分析结果对千斤顶抗扭转装置进行设计验算,校核了抗扭转装置止转滑块的最大挠度,并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与计算结果相吻合。经嘉鱼长江公路大桥主桥斜拉索安装施工现场使用验证,大吨位抗扭转千斤顶可有效防止拉索张拉扭转带来的不利影响,保证拉索的张拉质量和安装施工进度。

    2024年04期 v.53;No.647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9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UHPC在T梁桥错孔拼宽湿接缝中的设计研究

    张志文;胡承泽;高洪波;杨运平;曹鸿猷;

    装配式桥梁拼宽改造会出现错孔拼宽的情况,由于新旧桥错孔布置导致活荷载作用下新旧桥竖向变形在横向不协调,常规的普通混凝土拼接湿接缝方案难以满足车辆荷载产生的横向拉应力。以某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中3×30m预应力混凝土T梁错孔拼宽改造为背景,在常规对孔拼接缝方案的基础上,结合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抗拉性能,研究了一种不等宽柔性拼接方案,并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在最不利错孔15m情况下T梁实体模型,分析温度、车辆荷载、沉降对T梁拼接缝处的受力性能。结果表明:该结构在单项运营荷载及运营荷载组合作用下,结构受力满足材料性能要求,方案可行。

    2024年04期 v.53;No.647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6K]
    [下载次数:6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大跨度拱桥劲性骨架管内压注及拱圈外包混凝土施工技术

    魏焱波;王海峰;

    结合郑万高铁奉节梅溪河双线特大桥工程实例,针对大跨度拱桥劲性骨架管内压注及拱圈外包混凝土施工技术展开研究,通过混凝土压注工艺试验、真空辅助压注施工,实现8根主弦管全部一次性压注成功;拱圈外包混凝土分环分段施工,通过合理划分施工节段、底模吊架设计、塔式起重机上拱等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组织优化,显著提高了施工工效、缩短了工期。

    2024年04期 v.53;No.647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2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大跨径刚性悬链桁架桥不带加劲弦顶推施工技术

    廖菲;

    针对悬链形上加劲连续钢桁梁桥建造,提出不带加劲弦多点同步顶推施工技术,在边跨设置拼装平台,在中跨设置临时墩,分段拼装,顶推钢桁梁,最后吊装合龙加劲弦。在施工中,设置大临结构,以减小钢桁梁的悬臂长度,适应了钢桁梁拼装及顶推装置布置的要求;采用同步控制系统与纠偏装置,解决了多点同步顶推与钢桁梁线性控制的难题;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验证了顶推过程的可行性;采用落梁法,解决了钢桁主梁合龙及加劲弦合龙的难题。

    2024年04期 v.53;No.647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4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自锚式悬索桥“地锚转自锚”施工与控制关键技术

    游川;李晓峰;彭志辉;

    东江南支流港湾大桥主桥为自锚式悬索桥,处于航运繁忙区域,采用先梁后缆施工工艺需在航道中搭设支架,支架搭设会对当地航道管理及上下游企业运营造成严重干扰,且水中支架防撞风险大。为解决通航难题,采用临时锚碇进行自锚式悬索桥先缆后梁施工,实现了自锚式悬索桥无支架法施工,提出安全、便捷的主缆临时锚固系统,采用引桥基础与周边土体共同作用的轻型组合锚碇结构,墩梁固结的主缆锚固控制措施,钢梁同步吊装、分级加载及水袋压重的索股滑移控制方法和吊杆碰撞导管口控制措施,保证了主梁合龙和“地锚转自锚”的体系转换安全,同时采用倒提升工艺,解决了大坡度主缆主梁吊装难题。

    2024年04期 v.53;No.647 121-126+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2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超大深基坑七圆环内支撑拆除施工技术实践

    胡贺祥;缪应璟;宋志强;刘克文;徐中华;阮永芬;

    昆明市综合交通国际枢纽建设项目基坑工程面临支撑拆除工程量巨大、七圆环支撑耦合受力转换复杂、周边环境变形控制要求高、开挖范围存在多层泥炭质土等难题。为保证基坑内支撑的快速安全拆除,以“两纵两横”为主要传力骨架,提出“先次后主”的内支撑拆除原则,采用“原路撤退、对称拆除”的拆除顺序。采用“绳锯切割”拆除工艺。第2,3道支撑采用分区分块拆除方式,首道支撑采用“扫除枝叶,保留骨干”的拆除方式。采用位移敏感区钢斜撑换撑技术、切割块水平转运的楼盖协同承载技术、BIM辅助绳锯切割点布置技术3种辅助施工技术。通过以上技术实现了软弱泥炭土超大规模深基坑对紧邻地铁影响的毫米级变形控制。

    2024年04期 v.53;No.647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0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装配式建筑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

    李丽红;张睿芸;刘阳;

    基于新发展理念,从主体协同、经济效益、创新能力及绿色可持续4个维度构建沈阳市装配式建筑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结合Entropy-TOPSIS法对沈阳市装配式建筑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水平计算综合得分,运用障碍度模型计算各个指标的障碍度并识别障碍因子,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实现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4条战略路径,以期为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024年04期 v.53;No.647 13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4K]
    [下载次数:9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BIM技术的政府投资工程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研究

    于浩;王志海;李兵;倪钰翔;

    为了在工程全生命周期实现基于BIM技术的一模到底数字化管理,分析了政府投资工程中BIM技术应用面临的问题,抽象出流程、标准、平台3个核心要素。借鉴软件开发中的迭代开发管理理念,明确了一模建到底、一模管到底、一模用到底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流程。通过主模型的升级,实现工程全生命周期横向业务贯通,一模建到底;通过子模型的拓展,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场景的应用要求,一模管到底;借助一个大系统+N个实用平台,实现全生命周期数据在线统计,一模用到底。在现有标准基础上,借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规划建设一套可执行、可检验、可评价的标准体系,规范数据生产、应用全过程。从应用流程数字化、标准体系数字化、管理平台数字化3个方面阐述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要点,探索适宜政府投资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重点任务。

    2024年04期 v.53;No.647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3K]
    [下载次数:6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位移放大型黏滞阻尼装置的减震效果研究

    黄荣贵;陶忠;李何潇;叶创坤;燕钊;

    为解决普通黏滞阻尼器性能在层间位移较小的结构或位置难以得到充分发挥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杠杆原理将位移和速度放大的黏滞阻尼装置,该装置通过放大普通黏滞阻尼器两端的相对位移,进而放大相对速度,使阻尼器性能得以充分发挥,更好地达到降低结构地震响应的效果。以某实际工程结构为背景,通过SAP2000有限元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原结构、附加普通黏滞阻尼器结构和附加放大型黏滞阻尼器结构在3条地震波作用下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在3条地震波作用下,相较于附加普通筒式黏滞阻尼器结构,附加放大型黏滞阻尼器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和基底剪力降低幅度均较大,说明放大型黏滞阻尼器相较于普通黏滞阻尼器有更好的减震效果。

    2024年04期 v.53;No.647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下载次数:6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施工技术(中英文)》投稿须知

    <正>1.《施工技术(中英文)》(原《施工技术》)杂志创刊于1958年,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为国内建设系统专业科技期刊。本刊读者广泛分布于施工企业、设计院、监理公司、质检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部门。2.我刊主要刊载土木工程各专业领域的发展综述,重大土木工程实录,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和先进施工技术总结。特色栏目有:方针政策,综合述评,地基与基础,地下工程,混凝土工程,工程检测,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新型模板与脚手架工程,钢结构工程,安装技术,建筑智能化,建筑节能和环保,建筑防水,建筑信息化技术,项目管理,工程质量与建筑安全,国家标准与规范,建筑结构设计与计算,市政工程,机械化施工,新型建筑材料,装饰装修,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铁路工程,爆破工程,国外新技术等。

    2024年04期 v.53;No.647 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北京市西城区玉桃园三区13号楼3层
sgjs@cadg.cn
010-57368788(总编),57368836(主编)
010-57368789,57368790(编辑部)
010-68300059,68330203,68333804 (理事会/广告)
010-68300059(科技查新/标准参编)
010-68341147(订阅/查询),010-68312596(科技服务部)
010-6830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