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333623

试验研究

  • 高落差自密实混凝土浇筑质量优化试验研究

    王涛;胡伟;黄修平;彭成明;

    以张靖皋长江大桥索塔为例,针对混凝土首料离析、振捣必要性及导管底口是否埋入混凝土等疑难点,进行试验分析。通过混凝土首料优化试验研究,验证了料斗存料浇筑方式可有效解决混凝土首料离析的问题,下行后混凝土骨料含量波动幅度降低7.2%;通过自密实混凝土振捣参数试验研究,得到了合理的自密实混凝土振捣技术参数,振捣时间宜控制在10s以内;通过振捣与埋管对比试验,验证了振捣对环板下方混凝土的密实度影响不大,不振捣的自密实混凝土可有效填充整个钢管,同时明确了导管底口不埋管的浇筑方式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更有利,混凝土质量更易控制。

    2025年04期 v.54;No.671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低气压大高差环境混凝土溜管运输试验研究

    彭志辉;许慧远;肖蓟;李佳奇;李宁;

    溜管运输是大高差复杂环境下混凝土常用的运输方法,但在高海拔低气压环境下,长距离溜管运输后混凝土性能变化和混凝土防离析措施效果不明确,混凝土质量难以保证。为了验证低气压大高差环境下混凝土溜管运输方案的可行性,依托某高海拔深V峡谷处桥址进行现场溜管试验研究,基于C35混凝土基准配合比设计了大流态和低流态两种混凝土进行分析对比,并采用单个小型自落实搅拌机进行二次搅拌,以解决混凝土离析问题。试验过程中选取不同阶段的混凝土进行评估测试。试验结果表明:低气压大高差环境下大流态混凝土溜管运输方案可行,二次搅拌后混凝土工作性能接近出机混凝土性能;低流态混凝土在溜管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轻微堵管现象,即使二次搅拌后仍不能满足后续施工要求。

    2025年04期 v.54;No.671 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自密实混凝土模板侧压力计算及应用条件研究

    汪峰;陈天彦;李坤;吴淑康;张文学;

    自密实混凝土模板侧压力计算研究受多种因素影响,且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差较大。为完善该方面的研究,在Janssen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密实混凝土模板侧压力计算模型,并推导出了侧压力计算公式。首先,对比研究12组混凝土浇筑试验在不同模板材料、表面处理工况、浇筑速度和浇筑高度等因素影响下的试验结果。其次,基于第4组试验结果,探究了自密实混凝土与模板之间的摩擦系数和侧压力折减系数的时变效应,并由此对推导出的公式进行参数修正。最后,对比修正后的模型与国外计算模型计算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模型计算偏差较小,但修正后计算公式具有清晰的自密实混凝土延展度范围、浇筑速度等实际适用条件。

    2025年04期 v.54;No.671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煤矸石制备轻质墙材关键技术研究

    王飞飞;刘建伟;

    煅烧后的煤矸石灰渣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硅和氧化铝,可作为硅质原料用于制备蒸压加气混凝土。为了开发煤矸石活化灰渣在轻质墙材中的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通过考察粉煤灰、煤矸石活化灰渣、砂石复配后的蒸压加气混凝土水化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将复配材料作为硅质原料,实验室小试制备B06级煤矸石加气混凝土,同时探究了其长期性能和抗冻性能,并在生产线上完成了轻质墙材试验验证。另外,浸出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研究所得的混凝土对重金属具有明显的固化作用,具有很好的环境安全性。

    2025年04期 v.54;No.671 20-2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含缺陷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优化研究

    蒋梦默;

    采用含缺陷开挖骨料制作的混凝土,在不合适配合比下,会导致水利工程结构整体稳定性下降。为了研究含缺陷开挖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依托大桥水库混凝土重力坝工程,通过室内试验,对补强前含缺陷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了设计与优化。研究表明,在不同混凝土配合比下,相比其他因素,开挖骨料替代率对混凝土坍落影响最大;在不同混凝土配合比下,选取的最佳配合比混凝土抗压强度明显大于基准混凝土;随着含缺陷骨料混凝土骨料取代率的增大,补强后混凝土7d和28d抗压强度逐渐增大,且补强后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明显大于补强前。

    2025年04期 v.54;No.671 2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缓黏结预应力悬挑梁短期预应力损失研究

    何林忆;熊学玉;包联进;

    以上海大歌剧院的露天悬挑楼梯为背景,对一根长15.04m的足尺缓黏结预应力悬挑梁进行预应力筋张拉测试,并对悬挑梁中3种不同长度的缓黏结预应力筋(RBPT)进行短期预应力损失和伸长值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张拉初始阶段RBPT的应力增长较小,之后应力与张拉力成线性增长的关系。RBPT单位长度中曲率效应造成的预应力损失比长度效应造成的预应力损失大。预应力损失中考虑黏滞力的影响后,得到本试验6℃下RBPT的摩阻系数κ,μ及黏滞系数ψ。按照规范JGJ 387—2017《缓黏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计算得到的RBPT有效预应力和伸长值比试验结果偏大,而根据本文考虑黏滞力后的计算公式和系数得到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RBPT短期预应力损失和伸长值计算中需考虑黏滞力的作用,摩擦系数需根据实际张拉情况来确定。

    2025年04期 v.54;No.671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7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水性环氧-丙烯酸树脂在不同路用基面上的黏结性能研究

    袁家权;段文红;江维洪;熊力;李惠梅;杨晓华;李承霖;李传强;

    随着城市交通的迅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提高,具有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效果的彩色薄层路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常用彩色胶结料在紫外线辐射、车辆荷载作用下耐久性较差,且溶剂型涂料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毒害气体污染环境并影响健康。通过化学改性方法制备了一种环保的新型水性环氧-丙烯酸杂化树脂(LW-2000),并对其微观结构、基本物理特性、路用性能等进行评价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LW-2000同时具有环氧树脂和丙烯酸树脂的官能团,兼具两种树脂的优点,老化降解的速率较低。确定了该胶结料在沥青基面、水泥基面、钢基面上的施工特性,包括最佳涂布量、养护时间及养护温度等,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型彩色薄层具有优异的路面适用性。

    2025年04期 v.54;No.671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抱箍式接桩的PRC管桩受弯承载性能研究

    和炜;

    为研究接桩方式对混合配筋混凝土管桩(PRC管桩)抗弯承载性能的影响,对设计制作的3个带接头PRC管桩和1个不带接头PRC管桩进行四点弯曲试验。通过分析试件的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及荷载-挠度曲线,探究两种接桩方式(抱箍式和卡箍式)及套箍钢板厚度对PRC管桩受弯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抱箍式接桩试件的破坏模式为典型受弯破坏(受压区混凝土压碎),且其抗弯承载力比无接头试件大;卡箍式接桩方式易在端板与混凝土交接处形成应力集中,其受力性能变差。因此,接桩时建议采用抱箍式接桩方式,避免采用卡箍式。此外,考虑抱箍式接桩方法及接头处钢套箍厚度对α值的影响,引入系数β进行修正,给出了抱箍式接头PRC管桩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

    2025年04期 v.54;No.671 48-5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应用研究

  • 基于指数平滑法的隧道围岩变形预测研究

    张林清;

    为了实现对隧道围岩变形的准确预测,采用时间序列函数,建立了基于三次指数平滑法的隧道围岩变形预测模型。以凤树梁隧道围岩拱顶下沉为例,选择不同的平滑因子对典型断面围岩变形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在选取平滑因子α为0.9时,预测值时态曲线与实测值基本吻合,且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较小,满足规范及施工要求。

    2025年04期 v.54;No.671 54-5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山岭长大隧道机械化施工及适应性改造技术研究

    王宁;

    隧道施工机械化已成隧道施工发展的重要方向,以珠肇高铁大顶隧道施工为工程依托,对该隧道工程施工标准化工艺涉及到的机械化工装设备特点进行了分析,制定了隧道开凿、初期支护、二衬施工及隧道凿毛等成套长大隧道机械化工装工艺。针对隧道施工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适应性改造。超前小导管角度控制设备解决了小导管注浆时的角度偏差问题;在湿喷机械手上设计制作喷射混凝土刮板解决了湿喷时混凝土在钢架堆积问题;采用排水盲管预留凹槽工艺解决了排水盲管在施工中易损坏的问题。通过以上机械化施工和技术适应性改造显著提升了隧道施工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施工环境,确保了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2025年04期 v.54;No.671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山岭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及管棚支护优化研究

    刘俭;

    以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交通工程箭竹隧道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数据,系统研究了围岩变形特征及管棚支护参数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不同施工工况下围岩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变化,分析管棚直径、布置间距、布置范围及超前注浆厚度等参数对围岩变形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大管棚直径和布置范围能显著降低拱顶沉降,提高支护效果;减小管棚布置间距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超前注浆加固厚度对围岩稳定性影响显著,600mm注浆厚度下拱顶沉降较未注浆时减小40%以上。现场监测数据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表明优化后的管棚支护方案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确保施工安全。

    2025年04期 v.54;No.671 67-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隧洞穿越断层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研究

    胡长明;傅庭鹏;刘俊峰;

    针对隧洞穿越断层时存在的超前地质预报结果与实际开挖揭露情况偏差较大问题,在探讨了目前主要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质调查分析法、真地震层析成像法和超前水平钻探法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体系,该体系保证了各方法之间有清晰的衔接和协作,充分发挥每个方法的优势,提高了超前地质预报结果准确率。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滇中引水工程狮子山隧洞穿越F16断层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中,以穿越里程桩号DLⅡ47+012.4—DLⅡ47+196.0段范围内大型断层超前地质预报为例,详细阐述了该体系的工作流程,实践证明,该体系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结果与实际开挖揭露结果基本一致。

    2025年04期 v.54;No.671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1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黄土地区深大基坑桩锚支护变形特性研究

    芦岩;

    以西安某深大黄土基坑为工程依托,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的方式研究了深大基坑开挖时桩锚结构的受力变形特性和施工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开挖工况的增加桩顶沉降值增大,为分段式线性关系;锚索的施加有助于提升对桩体的约束,减小桩体变形;随着开挖深度的不断增大,基坑背后填土的主动土压力不断增加使基坑开挖量增加,地表沉降值呈圆弧形曲线,基坑开挖完毕后,地表最大变形满足监测规范值,表明黄土地区采用桩锚支护方案满足设计要求;锚索受主动土压力发生顺时向变形,开挖至基坑底部时第3层锚索变形最大,上层锚索受影响较小;锚索变形监测值小于模拟值,表明实际工程中支护结构刚度更高,可靠性更强。

    2025年04期 v.54;No.671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黄土地区桩锚支护深基坑受力分析与变形控制

    张志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黄土地区深基坑工程日益增多,其支护设计与变形控制成为工程安全的关键。以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大学生活动中心深基坑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桩锚支护结构在黄土地区的受力特性和变形规律。研究表明,桩锚支护体系能有效控制基坑变形,最大桩顶水平位移为10.7mm,远小于规范预警值。基坑开挖过程中,桩顶水平位移呈阶段性变化,其中基坑中部区域位移大于边角区域,反映了空间效应对变形的显著影响。为优化支护设计,提出严格控制降水速度、科学规划施工流程、增加锚索道数或提高预应力等措施,以降低施工风险,确保工程安全。

    2025年04期 v.54;No.671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圆形截面h形抗滑桩边坡治理效果分析

    曾伟波;

    依托实际工程,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圆形截面h形抗滑桩治理边坡的数值模拟模型,对圆形截面h形抗滑桩的桩身位移、内力及边坡治理效果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连梁上部圆形截面h形抗滑桩桩身位移明显,但桩身最大位移能较好满足规范要求;圆形截面h形抗滑桩后排桩桩身内力会在连梁与后排桩连接处发生突变,前排桩桩身内力在其桩顶与连梁连接位置处达到最大值;经圆形截面h形抗滑桩支护后,边坡稳定安全系数提升了31.7%,边坡最大总位移降低了79.9%,支护效果显著。

    2025年04期 v.54;No.671 95-9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0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单层网壳穹顶体外双向预应力加固提升技术

    浦建刚;

    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大跨度穹顶建筑的兴起,实现了更具挑战性的建筑结构形式,受场地条件所限,穹顶通常采用整体提升的施工方法,这也成为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和难点。结合某项目屋面采光顶工程,在分析了体外双向预应力加固提升施工技术及难点的基础上,阐述了该工程大跨度穹顶体外双向预应力加固提升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案解决了大跨度单层网壳提升过程容易产生变形、安全隐患大的难题。

    2025年04期 v.54;No.671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受限条件下天窗点高铁站台无柱雨棚快速拆除技术

    袁涛;

    随着铁路车站部分雨棚临近使用寿命,出现老化、破损等问题,或使用功能无法满足当前铁路运营需求,需要进行大修的车站越来越多。以亦庄火车站钢结构雨棚拆除改造为例,在高铁、地铁不降速,场地狭小,且保留原结构主桁架的情况下,提出利用夜间天窗点的快速拆除技术。采用MA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析原钢结构雨棚、主桁架、钢扁担等典型结构的自身特性,采用钢扁担与钢雨棚固定后整体提升拆除的施工方法。最终形成了“固定、切割、提放、拆运”的施工工艺流程,在一个天窗点内完成了拆除工作。

    2025年04期 v.54;No.671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装配式穿插施工绩效评价SD模型研究

    杜辉;刁钰;

    作为现代建筑领域提质增效、提高单位时间产出效益的重要手段和实现途径,预制装配式施工和流水穿插施工分别发挥作用。为进一步提升产效优势,创新运用Vensim软件将上述二者有机结合,通过建模、分析、判断工效变化的总体方向,提升效能途径及相关变量的有效性,最终得出影响装配式流水穿插相关影响因素的权重情况,寻找关键指标,从而更精确地指导前期策划,增强整体方案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2025年04期 v.54;No.671 11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1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装配式内装修墙面通用固定工法研究

    张成英;姜涌;田源;刘嘉;朱宁;

    以目前市场上主要的饰面复合板装配式内装修的墙体工法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总结各种墙体固定工法的基础上,采用胶粘和背栓结合的方式,提出背栓厚挂、背栓薄挂、三角龙骨、背胶挂装、背栓抱箍5种装饰面板背部固定工法,总结、绘制了节点详图和墙体安装图,通过工厂和样板间验证了可行性,比较了不同工法的材料成本,为业主和设计师提供了更多样化、通用开放的装饰面材体系。

    2025年04期 v.54;No.671 12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PC楼梯纵向拼缝新型处理结构研究与应用

    张亦江;徐冲;

    针对传统工程中PC楼梯拼缝处因材料不同易出现开裂、塌陷的难题,结合“柔性支模”的概念,提出一种PC楼梯新型拼缝处理结构,解决了PC构件拼缝处由于剖面形状不规则导致的支模难问题。根据其构造特点,总结了PC楼梯安装施工的标准化流程。实际应用发现:与采用发泡剂填充相比,虽然采用新型拼缝处理结构时施工成本增加了,但后者能使PC楼梯拼缝施工的合格率达到100%,省去了后期的维护成本,且避免了因维修导致工期延长的情况出现。

    2025年04期 v.54;No.671 127-131+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免支撑底板挠度控制研究

    李隆郅;王晓锋;赵广军;祝磊;

    为探讨免施工阶段支撑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挠度的影响因素,根据相关设计方法并结合有限元分析,通过调整叠合层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模拟施工活荷载卸载后,现浇叠合层混凝土刚度变化对预制底板弹性阶段挠度恢复的影响。并根据模拟结果提出叠合板静载试验挠度测量的建议,根据参数计算分析得出施工阶段挠度验算中活荷载的影响。

    2025年04期 v.54;No.671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钢梁几何缺陷对预应力组合梁耐火性能的影响研究

    黎浩;郑志远;

    为研究钢梁初始几何变形缺陷对预应力连续组合梁耐火性能的影响,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两跨预应力连续钢-混组合梁的材料与几何非线性受力有限元模型,模型中施加两种钢梁最不利缺陷模态因子。通过考察高温下组合梁的破坏形式、挠度变化、关键截面处弯矩、曲率及拉索应力与应变等特性,分析初始几何缺陷形式与大小对组合梁耐火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跨中弯扭屈曲对组合梁的抗弯刚度有一定不利影响,在进行受火分析时不能忽略;跨中弯扭屈曲缺陷降低梁的初弯曲曲率与弯曲刚度,初始几何缺陷越大,梁越快达到耐火极限。缺陷越大,同一温度下拉索应力也相对较高,塑性变形越大。

    2025年04期 v.54;No.671 137-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6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叠层压型钢板结构抗冲击性能研究

    佟喜宇;王娟娟;任琦;邵慧芳;

    在工业建筑中,设备运行中的意外坠落物可能对结构构件形成强冲击作用,从而造成破损。鉴于此,提出一种新型的防护结构即叠层压型钢板结构,并对其抗冲击防护性能进行模拟研究。通过数值模拟观测耗能层的变形、耗能层吸收的能量、冲击过程的持续时间和冲击力峰值等指标,综合分析调整耗能层高度和刚度两个重要参数可能对该结构抗冲击性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防护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需考虑冲击能量与防护结构的耗能潜力问题;增加耗能层高度,相当于延长冲击荷载作用的有效距离,对于抑制冲击效应十分显著;对于非连续介质组成的防护结构,改变耗能层刚度有可能改善防护效果,但需结合结构的体积变形加以确认。

    2025年04期 v.54;No.671 145-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SWMM模型的产业园区LID设施方案评估研究

    折帅;董高明;罗黑龙;张海洋;陆丽花;刘子扬;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内涝和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基于SWMM模型,对贵阳某新建产业园区的LID设施方案进行评估。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前后区域排水管网的径流量与污染物负荷进行模拟分析,发现采用透水铺装与生物滞留设施,不仅能有效减少雨水径流总量及峰值,还显著改善了水质,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LID设施在不同降雨重现期下均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为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和水环境保护提供了基础。

    2025年04期 v.54;No.671 151-15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铁路路基沉降预测研究

    米艳彬;

    为提前掌握铁路路基沉降趋势,采用支持向量机对路基沉降数据开展趋势预测。通过重组时间序列的方式,将单一时间参数样本转变为多时间期次样本构造,丰富了支持向量机模型的输入参数。结合石衡沧港城际铁路路基实际监测数据,综合采用多项式拟合方法、灰色模型法、神经网络预测法和支持向量机方法开展沉降数据预测,最终支持向量机预测方法RMSE达到0.098 3,优于其他预测方法,具有在小数据样本条件下,泛化能力好、预测误差小的优势。

    2025年04期 v.54;No.671 157-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运营周期内被动式建筑能耗分析研究

    孙宏伟;于海洋;李海生;张行良;张旭;聂建卫;

    通过采集青岛被动房技术中心运行3年时间段内建筑的冷热量、温湿度、耗电量和污染物等参数,分析被动式建筑的运营模式、能耗量及舒适度等。研究表明:随着智能精细化运行模式的运转及对热泵系统运行的不断监测优化,技术中心单位面积能耗较小,且能效比逐年呈缓慢增长趋势;全年室内CO_2浓度日均值在650ppm上下波动,小于传统建筑室内CO_2浓度值1 000ppm;全年室内PM2.5浓度日均值维持在10ug/m~3以下,是室外浓度的1/30;室内温湿度变化较稳定,平均温度维持在21~26℃,平均湿度维持在30%~60%。

    2025年04期 v.54;No.671 162-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道路工程改扩建项目成本风险分析与控制

    刘洋;

    道路工程改扩建项目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改善交通条件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项目存在较大的成本风险。采用EWM-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有关道路工程改扩建项目的成本风险模型,合理计算各风险指标的风险权重并综合评估项目的风险等级,结合工程实例得到了有效验证,最后基于计算结果提出针对高风险指标的风险控制措施。

    2025年04期 v.54;No.671 167-171+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乡村公路PPP项目全生命周期投资与风险控制管理

    杜凤祥;

    采用AHP-FCE方法构建生命周期投资风险评价模型,得到了乡村公路PPP项目投资风险评价方法,并以天津宁河区232条乡村公路PPP项目投资工程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文献梳理、专家咨询确定了乡村公路PPP项目投资风险指标体系,得到了该项目的投资风险等级。同时针对乡村公路PPP项目全寿命周期投资风险,根据AHP计算得到的立项、设计、施工和运维等主要投资风险指标权重,提出了针对性风险应对和控制措施,这为应对和控制PPP项目投资风险,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和长期运营提供了风险管理思路。

    2025年04期 v.54;No.671 172-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施工技术(中英文)》投稿须知

    <正>1.《施工技术(中英文)》(原《施工技术》)杂志创刊于1958年,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为国内建设系统专业科技期刊。本刊读者广泛分布于施工企业、设计院、监理公司、质检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部门。

    2025年04期 v.54;No.671 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北京市西城区玉桃园三区13号楼3层
sgjs@cadg.cn
010-57368788(总编),57368836(主编)
010-57368789,57368790(编辑部)
010-68300059,68330203,68333804 (理事会/广告)
010-68300059(科技查新/标准参编)
010-68341147(订阅/查询),010-68312596(科技服务部)
010-6830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