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岩松;刘卫华;隆玮;罗建勋;罗利;陈奇;
在考虑隧道衬砌损伤演化的条件下利用荷载-结构模型对既有隧道结构缺陷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采用综合安全系数法对24类结构缺陷工况进行安全验算,分别得出24类考虑隧道结构缺陷工况的安全系数,并根据所得安全系数分析了24类结构缺陷工况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衬砌单侧缺陷改变了衬砌结构的受力模式,衬砌受力由无偏压模式转变为偏压模式,衬砌无缺陷侧拱腰最为危险;双侧环向裂缝削弱了衬砌承载力,随着围岩压力的增大,安全系数降低,承载力逐渐无法满足要求;拱顶空洞未造成衬砌偏压,但增加了两侧拱腰的弯矩及剪力,安全系数最低仅为2.401。衬砌单侧环向裂缝对衬砌结构安全性影响最大,拱腰空洞和拱顶环向裂缝影响低于衬砌单侧环向裂缝,拱顶空洞影响低于拱腰空洞和拱顶环向裂缝,基底不密实对衬砌安全性影响最小。
2025年06期 v.54;No.673 1-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武林;汪佳燕;黄姚威;边晓亚;刘辉;
受地下空间限制,城市地铁双线隧道间距较小,运营期双隧道列车运行时易产生相互影响。为研究近间距平行地铁双隧道中列车不同荷载对相邻隧道的动力影响,基于颗粒流分析程序PFC2D建立双隧道模型。模拟在左隧道中单节列车处于正常荷载(62.4kN)、超载1(92.0kN)和超载2(121.6kN)3种工况下,得到右隧道钢轨和管片各监测点的位移与速度时程曲线图,通过比较各监测点的纵向和横向位移及速度得出不同列车荷载对相邻隧道的动力影响。结果表明:3种工况下,钢轨和管片动力响应的最大点均发生在靠近隧道1振源一侧,且3种工况下各监测点的竖向动力响应约为水平动力响应的3倍;左隧道内列车超载1会显著增大右隧道各监测点的动力响应,但列车荷载的增加对右隧道动力响应的增幅作用逐渐衰减,呈非线性关系;超载2(121.6kN)会引起右隧道管片的不均匀位移,在靠近左隧道一侧位移增量最大。因此,应重视近间距平行双隧道列车超载对相邻隧道的动力响应,尤其是右隧道中靠近左隧道一侧。
2025年06期 v.54;No.673 8-1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俊峰;
为探究穿越高地应力地区引水隧洞大变形致灾机理,明确隧洞变形基本形式,采用现场调查、地应力场预测分析等方法,对狮子山隧洞穿越乌龙坝向斜次级构造发生的大变形灾害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存在节理裂隙发育的凝灰岩软弱破碎带、高外水压及向斜储水构造等地质条件,构成复杂的原岩应力场。开挖卸荷效应是隧洞穿向斜构造极高~高应力软岩变形致灾的根源,隧洞开挖破坏了原始地应力平衡状态,而支护体系不能对围岩进行有效支护,导致围岩结构整体失稳。在极高~高地应力原岩应力环境条件下,凝灰岩软弱破碎带及地应力方位与隧洞轴线夹角是导致变形破坏的非对称性的主要因素,水与破碎围岩的固-流耦合作用是软岩劣化、应力场改变、渗透压力增大等的决定性因素。
2025年06期 v.54;No.673 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焦驰宇;曹世琦;卢长炯;赵福元;
钢栈桥由于构件繁多、连接方式复杂,其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以某跨河大桥为工程背景,运用有限元方法对其中的主栈桥与支栈桥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钢栈桥的应力状态、整体稳定性及钢管桩的局部稳定性,并进行了方案优化。研究表明:尽管主栈桥与支栈桥结构形式类似,但由于其与河道相对位置关系不同,与主栈桥相比,水流力增加了支栈桥的最大应力;贝雷梁支点处的竖杆是最大应力构件,也是最先屈服的构件,应重点关注;本工程中钢管桩并不会发生局部屈曲。
2025年06期 v.54;No.673 24-3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王亮;李睿;黄晓敏;刘坤;黄佳鑫;
V形墩能减少刚构桥主梁计算跨径从而降低梁高,但其施工过程中结构体系转换频繁,应力分布复杂。为了明确V形墩刚构桥施工中的关键部分应力分布情况,结合援缅甸新滚弄大桥结构特点和施工工艺,考虑缅北地区高温高湿的特殊气候条件,建立全桥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该桥各关键施工阶段主梁和V形墩的受力性能,探讨了不同合龙方案对主梁和V形墩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合龙方案对主梁应力的影响较小,但对主梁挠度的影响较大;在相对湿度较高条件下进行合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主梁挠度,对成桥后的受力状态产生有利影响;在桥梁悬臂施工阶段,主梁一直处于受压状态,受力状态良好;高温高湿环境对V形墩的应力和变形会有较大不利影响,在施工阶段需采取相应措施,以防止V形墩上、下根部出现开裂情况。
2025年06期 v.54;No.673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周高照;佘小刚;李青青;林晓兰;刘杨;
多高层立体环形盘道在“工业上楼”中发挥桥梁作用,但规范未提供货运盘道荷载取值,随着国内“工业上楼”项目迅速推进,货运盘道等效活荷载取值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基于有限元软件MIADS Civil移动荷载追踪功能定位单向板、双向板的最不利车轮布置,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和MIDAS Gen对比分析单向板楼盖等效均布活荷载,分析结果与结构力学方法偏差在1.5%以内,验证了计算模型准确性;研究了2.5~3.5m单向板楼盖、单向主次梁等效活荷载并给出了取值,除2.5m板跨下为次梁等效活荷载控制外,其余板跨下均由楼面等效活荷载控制;研究了2.5~5m双向板楼盖、十字梁及井字梁等效活荷载,在2辆城B级车辆作用下,楼板等效活荷载大于规范消防车换算荷载值。
2025年06期 v.54;No.673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渠述锋;孙洪斌;李俊;张上;马辰龙;张博伦;王强;陈晓辉;丛炳刚;杨荣山;郭子尊;
为实现千米长联五塔六跨矮塔混凝土斜拉桥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高精度施工线形目标,利用防护墙上工作基点与底座板顶面测控点相对位置不变的原理,采用相对高差法进行底座板放样施工;轨道板线形采用严格控制温度变化在2℃以内的CPⅢ即测即用平面坐标和绝对高程精调。结合水箱压重试验和温度变形观测,校核无砟轨道施工阶段全过程模拟计算结果,轨道板实测高程与设计理论高程误差3~-7mm;采用各跨最大竖向位移及其平方和为评估指标,一次性同时精调两跨轨道板与一次性精调一跨轨道板相比较,一次性精调一跨轨道板对线形控制更有利;单跨轨道板精调的孔跨施工顺序变化对线形影响在10%以内,轨道板精调可采用逐跨顺序施工。
2025年06期 v.54;No.673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万正;
索塔是悬索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速度极大地制约了悬索桥的通车时间。依托花江峡谷大桥索塔施工,从桩基、塔柱、横梁等分部系统性介绍悬索桥超高索塔快速施工关键技术。通过优化群桩基础开挖方式,设计适用于高墩竖向主筋模块化吊装新型装置,合理调整塔柱与横梁施工工序,提出横梁无落地现浇支架系统、预应力钢绞线反拉预压工艺及适用于横梁重型贝雷梁拆除的新型工艺,使262m索塔仅用298d完成施工,实现了成本与工效均衡、安全与质量兼顾,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25年06期 v.54;No.673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刘小光;张毅毅;贾子文;王耀正;
渭河公轨合建特大桥为曲线上加劲正交异性板连续钢桁梁结构,施工中存在非对称悬臂长、合龙构件多、精度要求高和影响因素多等难点,合龙难度大。在合龙前对钢桁梁合龙口进行监测,并分析合龙偏差及确定纠偏方法。首先,合龙时提前对合龙口轴线进行量测,并调整合龙口姿态。其次,采用墩顶落顶调整合龙口悬臂段竖向偏差,并通过仿真模型分析计算调整前后合龙口钢桁梁的结构变形和内力。最后,对合龙口杆件进行连续观测确定了合龙时间、合龙顺序和合龙方案,实现了钢桁梁高精度顺利合龙。
2025年06期 v.54;No.673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刘益锋;彭鹏;李育才;汪锦元;王锐;
随着我国公铁两用桥梁日益增多,各类先进施工设备不断研发并得到应用,移动造桥机的适用范围愈加广泛,其具有施工质量好、操作方便、不占用桥下空间、无需大型梁场等特点。框架墩现浇连续梁施工时,由于受到桥梁宽度限制,采用下行式移动模架无法正常施工,难以进行移动过跨。以探讨分体式移动造桥机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为核心,围绕公铁两用桥梁工程展开框架墩连续梁移动造桥机施工分析。
2025年06期 v.54;No.673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汪来发;李业勋;
采用悬臂法拼装的3跨钢桁拱桥在施工中跨时一般通过在边跨配重以保证结构的抗倾覆稳定性,中跨主拱合龙一般通过纵移整体拱架及升降边支点,实现主拱姿态整体调整及完成主拱的无应力合龙。3跨钢桁拱桥的边、中跨比一般>1/4,对于边、中跨比小,采用常规配重方法无法满足需求时,以体外预应力锚固边支点来提升主拱悬臂端抗倾覆稳定性,但也引发边支点锚固后无法通过支座处顶推或升降来调整钢桁拱姿态问题。利用有限元软件计算主拱预偏、预降量,通过扣锚索索力微调消除合龙口两侧高差,通过基于杆件吊装顺序的结构变形分析计算合龙口距离变化,利用温度变化实现主拱高精度合龙。
2025年06期 v.54;No.673 68-73+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杨凯旋;黄凤达;徐洲;
近年来,悬索桥由于其优越的跨越能力,越来越多的大跨径悬索桥被设计后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中。结合燕矶长江大桥上横梁施工进行相关研究,主要分析超大型拱形横梁支架结构设计、超大型拱形横梁预应力分级张拉对支架及已浇筑部分横梁混凝土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支架结构形式及明确上横梁分级分段张拉预应力大小和时机。同时,提出重型牛腿的结构设计构造,为后续类似大型牛腿设计及施工提供支撑。
2025年06期 v.54;No.673 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张启才;马利刚;
山区高速公路匝道桥、联络线桥或地方低等级公路桥通常平曲线半径小、桥面窄,当上部构造采用预制装配式设计、平曲线半径在300m及以下时,采用双导梁架桥机安装预制梁存在架桥机过孔时前支腿落入桥外、后方喂梁空间受限等难题。在传统双导梁架桥机结构原理基础上,设计新型前支腿结构,改造加宽中支腿、后支腿托轮槽,增强了架桥机作业形态自行调整能力,并开展了典型工况数值模拟分析,开发梁板安装关键工艺。通过设计改造架桥机结构,集成解决了双导梁架桥机在极小半径曲线、窄桥安装梁板作业时架桥机过孔需偏转、喂梁空间不足、横移范围受限3项关键问题,成功应用于预制梁安装施工。
2025年06期 v.54;No.673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宋庆仁;刘小勇;胡阳阳;
沱江大桥主桥为主跨238m的独塔双索面钢箱梁非对称空间扭曲钢塔斜拉桥,针对本工程,综合考虑建设条件、结构性能、施工难度、安全风险、经济性等因素,整个上部结构采取塔梁同步作业、先梁后索施工工艺。主梁均采用顶推施工,主塔采用少支点+横撑+临时拉索的结构体系进行安装,临时结构拆除结合永久索安装交叉进行,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桥梁及临时结构整体模型,基于无应力状态法开展上部结构架设研究。
2025年06期 v.54;No.673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蔡惠华;王峥;
以阜溧高速公路横泾河特大桥预制立柱一体化安装施工实例为依托,从预制立柱吊装过程中使用的翻转装置和精度控制装置研制,套筒连接接头可靠性研究和安装过程的动态监测及新型套筒灌浆材料研发等方面,开展了预制立柱安装关键技术研究,通过相关技术的研究进一步优化、完善了预制立柱一体化安装工艺,提高了预制立柱一体化安装工艺安装质量,实现了安全高效施工。
2025年06期 v.54;No.673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7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冷世春;曹永豪;林勃;张云琦;罗钦玮;
为直接跨越并行的现有市政高架桥结构及地面跨河桥,且既有构筑物结构均不允许承受施工荷载(即施工支架结构),因此利用桥梁结构特点,针对性地设计“顶推+滑移”施工方式。考虑顶推导梁结构的安装空间及新建桥梁的超大悬臂设计,整体顶推结构在顶推作业过程中悬臂长度与桥长比达到0.96,施工安全风险较大。通过优化拼装及顶推纵坡轨迹线,尽可能减小顶推水平分力,降低顶推过程风险。
2025年06期 v.54;No.673 100-10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付艳梅;陈韬;许海林;他林波;祝红伟;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南部新区三孔景观桥为主跨115m现浇上承式空腹箱形拱桥,跨越沟谷,桥面距沟底约60m。传统支架法受搭设高度较高、谷底有排水要求及需耗费的脚手架和人力较多、安全风险过高等因素影响而不适用。针对桥面距沟底较高且沟底有排水要求情况下的现浇拱桥架体形式展开研究,通过方案比选确定选用悬拼可调式拱架施工方法,并从拱架结构、临时拱座及平移系统设计、临时扣挂系统设计、横向缆风索布置、拱架悬拼施工等方面总结形成新的现浇拱桥悬拼可调式拱架施工技术。该技术省去了传统支架法的地基处理及导流和悬拼贝雷梁法的二次调型工序,大幅度减少了支架和人力投入。
2025年06期 v.54;No.673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王辉;种子康;唐震;厉勇辉;
常泰长江大桥天星洲专用航道桥是世界上最大跨径公铁两用钢桁拱桥,铁路侧中支点竖向支座为19 000t球形支座,是世界上最大吨位支座,支座底板尺寸大,灌浆层厚度小,灌浆材料流淌距离大,灌浆材料性能要求高,灌浆层施工质量难保证。开展了灌浆试验研究,设计了一种大流动、低变形、高抗裂新型复合支座灌浆材料,确定了一种适用于超大型支座灌浆材料性能参数;开展支座底板气泡分布规律研究,提出添加消泡剂和增加流入支座排气距离气泡防治措施;采用改进型立轴式砂浆搅拌机,解决大方量灌浆料配制问题,提出了重力法分步灌浆施工工艺,提高灌浆材料流动势能,支座锚栓孔和底面灌浆层采用分步灌浆工艺,实现了支座底板灌浆层连续浇筑施工,保证了支座灌浆层施工质量。
2025年06期 v.54;No.673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杨圣峰;刘大成;任初君;张志鸿;
为保证观音峡嘉陵江特大桥右幅14号墩桩基与承台施工安全,并在5个月工期内完成桩基与承台施工,且墩柱施工出水的要求,对14号墩围堰进行专项设计,最终采用筑岛+咬合桩+单壁套箱组合围堰结构形式。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对14号墩组合围堰整体建模分析,得出了各施工工况下围堰整体结构的应力及变形结果。计算结果及实践经验表明,筑岛+咬合桩+单壁套箱组合围堰整体结构安全可靠,且施工速度快,满足了工期要求,证明了所选围堰结构形式合理性。
2025年06期 v.54;No.673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谢德宽;江晓阳;赵文龙;万春风;缪长青;
以绍兴曹娥江大桥围堰工程为背景,详细探讨了在淤泥质粉质黏土层条件下,大跨桥梁的承台围堰施工方案及其优化。首先,从安全性、施工可控性、经济性及工期等方面进行了围堰设计方案比选,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加固处理,封底混凝土与加固土共同抵抗内外水头差;其次,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研究钢板桩围堰及内支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和变形情况,对各施工工况进行模拟分析,优化了支撑安装工序及承台封底工艺;最后,通过公式验算嵌固稳定性和基坑抗隆起稳定性。
2025年06期 v.54;No.673 12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罗鹏;严朝跃;袁荣轩;
新建益阳—常德高速公路扩容工程沅水特大桥主桥8,9号主墩承台埋入河床冲刷线以下,采用超深大直径双壁钢围堰进行施工,围堰需沉入河床约15.5m深;根据地质、水文等因素设计了“气举不排水抽砂”法围堰内抽砂方案,建立了一套可行的抽砂系统设计方法,提出采用“倒锅底”吸泥工艺使围堰快速下沉就位再形成“大锅底”状施工技术,提高了施工工效,保护了河道生态环境。抽砂下沉过程通过监测围堰顶面高差、河床抽砂状态和调整导向限位系统进行下沉姿态调整,控制了大斜面河床偏压对围堰造成的影响,设计环形清洗器等工具对钢护筒钢混结合面进行清洗,对钢护筒局部加深除渣,确保了围堰施工质量,从而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超深围堰施工。
2025年06期 v.54;No.673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董德全;贺江平;
在桥梁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由于钻孔灌注桩桩身泥皮和沉渣的存在会导致桩侧摩阻力和桩基承载力降低,成桩质量难以保证。为提高桩基持力层强度及桩侧摩阻力,降低施工成本,提出一种桩端+桩侧分布式后压浆施工技术。根据分布式压浆特点和原理,对其进行参数设计,详细阐述其施工工艺,形成一套智能化压浆系统,并进行现场试桩自平衡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分布式后压浆施工技术可使原本松散的沉渣、碎石、土粒和裂隙胶结成高强度结合体,提高桩端承载力;同时,浆液沿着桩身和土层结合层上返,消除了泥皮,进而提高桩侧摩阻力,也起到加大桩径作用;实例应用中该施工技术优化设计桩长共计1 080延米,产生经济效益约1 080万元,证明了其可行性及推广应用价值。
2025年06期 v.54;No.673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孙佳程;廖少明;刘孟波;王占生;程传过;
以苏州轨道交通6号线某区间隧道穿越运营地铁车站工程为例,基于工程重难点分析,从盾构选型、地基预加固处理等方面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了细化。并对盾构连续切削穿越运营地铁车站钢筋混凝土桩墙施工过程中的盾构设备风险、结构响应风险及环境扰动风险进行了识别与分析,从监测反馈控制及掘进参数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工程实施效果表明,通过控制盾构以“慢推速、中转速”进行切削穿越施工,采用“撕裂刀+滚刀”的混合刀具配置方案连续切削穿越运营地铁车站多道钢筋混凝土桩墙可行。
2025年06期 v.54;No.673 139-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刘洋;向辉;张帅;蒋康;段胜泽;张卫中;侯鹏伟;康钦容;
针对中风化含砾砂岩层建造车站存在围岩不稳定问题,以南京地铁7号线清凉山站浅埋暗挖超大跨度车站工程为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二衬拱盖法施工步序的围岩位移变化规律,得到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关键步序,得出施工关键点,指导车站施工。研究表明:车站施工过程中拱顶和地表的围岩沉降值最大,分别为23.57,14.82mm;施工完成时拱脚处的围岩竖向位移大于其他部位,车站水平收敛呈现左侧向内收缩、右侧向外扩张,水平位移最大值为4.51mm;车站最大应力在两侧拱脚,拱顶应力大于隧洞下部,最大应力为0.52MPa。各步序中开挖拱部中上导洞的围岩位移变化较大,最大沉降为13.48mm;拱部二衬完成后围岩位移明显减小,隧道下部开挖最大围岩位移为4.56mm。二衬拱盖法的施工关键点是拱顶超前大管棚支护、拱脚和二次衬砌施工。拱部打设?108×6大管棚,在棚管四周打8mm浆孔注浆加固;拱脚部位在拱架连接处设置长6m、入射角30°~40°的?25锁脚锚杆,纵向托梁地基采用3根长4.5m、间距400mm的预应力锚杆支护;拱部二次衬砌采用900~3 200mm厚C35钢筋混凝土。
2025年06期 v.54;No.673 146-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向阳;曹静远;王小勇;荣学文;雷伟;任利军;
随着城市建设不断发展,中心城区地铁线路越发密集,地铁沿线工程活动逐渐增多。对于黄土地区既有地铁隧道上方小净距开挖卸荷的基坑工程,常规隧道变形控制方法存在施工周期长、安全储备小、传力路径不明确等缺点,且新建结构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层必须进行地基处理。基于此提出一种管幕-隔离桩组合结构,该结构通过将管幕两端和跨中与隔离桩连接,将基坑卸载回弹力传递至隔离桩,使组合结构整体共同约束坑底以下土体回弹变形,进而控制下方既有隧道变形。将该结构应用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南陆侧地道上跨地铁14号线工程中,对管幕-隔离桩组合结构的总体施工方案、节点连接、施工步骤等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对隧道监测结果进行分析,验证该结构对地铁隧道变形的控制效果。
2025年06期 v.54;No.673 151-157+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安仓;
为解决全断面硬岩掘进机(TBM)在长距离硬岩隧洞应用受限难题,研究设计一种微型TBM。首先,结合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马百支线隧洞工程的地质条件和特点,对微型TBM进行选型,提出微型TBM应用于马百支线隧洞工程时需考虑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如刀盘破岩能力、空间布置等,以提高微型TBM的适应性及成洞效率;其次,对微型TBM布置、高效破岩等针对性设计和优化改进措施进行研究,包括新型刀座、倒梯形式新型撑靴、紧凑型台车、可伸缩结构皮带机、无冷水箱变频供水与冷却系统等;最后,微型TBM在马百支线隧洞工程的首次成功应用证明,微型TBM具有良好的地质适应性和高效的机械化施工优势。
2025年06期 v.54;No.673 158-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