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挺;贾若彤;翟宏磊;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连接形式主要为灌浆套筒连接,灌浆套筒连接节点性能对剪力墙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套筒易出现灌浆施工缺陷,特别是在低负温环境下,更易发生施工缺陷。对15个低负温环境下施工的半灌浆套筒进行拉拔试验,以不同灌浆料中部缺陷程度为试验变量,研究各试件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及黏结强度等,分析了不同缺陷程度对半灌浆套筒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评价了半灌浆套筒连接接头性能。建立了考虑灌浆缺陷的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2024年10期 v.53;No.653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7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宾;秦非非;贾松松;谢楠;
混凝土浇筑前的可变材料荷载指堆积在模板面上施工材料的自重,荷载分布极不均匀,当前的概率模型无法准确描述。依据前期项目荷载调查结果,分析可变材料荷载特点,确定最不利荷载的采样时段;基于模板支架立杆轴力的影响面,提出一种新的非平稳二项随机场,用以描述可变材料荷载;依据20个项目荷载调研结果,按照不同的施工条件类别,给出随机场的统计参数,基于统计结果给出了可变材料荷载标准值的取值建议。
2024年10期 v.53;No.653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1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健;
为了改善再生骨料混凝土相对天然骨料混凝土的性能,以0,5%,10%,15%,20%质量替代率的低钙膨润土替代普通硅酸盐水泥制备试样,进行和易性、新拌密度、空气含量、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和易性高于天然骨料混凝土;随着膨润土用量的增加,天然骨料混凝土和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和易性均降低。其他条件相同时,再生骨料混凝土空气含量相对大于天然骨料混凝土;未使用高效减水剂时,天然骨料混凝土和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空气含量随膨润土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采用高效减水剂达到目标坍落度时,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天然骨料混凝土和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空气含量均随膨润土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同等条件下,再生骨料混凝土密度低于天然骨料混凝土。未加高效减水剂时,掺入膨润土会降低新拌再生骨料混凝土和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密度;而加入目标坍落度剂量的高效减水剂时,膨润土的掺入会提高新拌再生骨料混凝土和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密度。膨润土的掺入显著提高了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后期强度。膨润土替代率为15%时,再生骨料混凝土和天然骨料混凝土的抗拉和抗压强度提高最多。
2024年10期 v.53;No.653 14-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立祥;
为解决长距离引水隧道无黏结预应力结构锚具槽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或发生较大塑形变形导致开裂脱空等问题,研究粉煤灰掺量、膨胀剂掺量和水胶比对强度、限制膨胀率等性能的影响,设计了微膨胀自密实混凝土,测定其自身体积变形和自收缩变化。结果表明:水胶比0.40,粉煤灰掺量25%,膨胀剂用量30kg/m~3时,28d抗弯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为4.77,53.6MPa,抗渗等级大于W11,混凝土60d自身体积变形率为20×10~(-6),趋于基本稳定,90d干燥收缩率约为-460×10~(-6),应加强微膨胀自密实混凝土的保湿养护,延长保湿养护的时间,以利于膨胀剂性能的发挥。
2024年10期 v.53;No.653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樊立龙;张京京;李志辉;石庆波;王海良;
为提高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流动性,开展桥梁转体球铰支座用RPC材料试验。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RPC性能的基础配合比,探讨矿物掺合料、钢纤维及减水剂掺量对RP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粉、硅灰适量替代水泥掺加到RPC体系,能充分发挥微集料填充效应及火山灰活性,提高体系抗压强度,矿粉与硅灰最佳掺量分别为45,20kg/m~3;钢纤维的掺加能大幅度提高RPC抗压强度,钢纤维最佳掺量为75kg/m~3;减水剂在RPC中作用机理主要表现为静电斥力与空间位阻,减水剂最佳掺量为1.8kg/m~3;通过最优试验配合比测试,RPC材料综合性能满足桥梁转体球铰支座应用要求。
2024年10期 v.53;No.653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鑫;
为解决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作业面小、施工困难等难题,提出采用空心钢管混凝土支撑进行支护。推导并简化空心钢管混凝土组合强度计算公式,利用电液伺服压力机对构件进行横向加载试验,分析空心率和长细比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对西安某地铁车站基坑地表沉降和桩体变形进行仿真验算。研究结果表明,空心钢管混凝土支撑承载力显著高于空心钢管支撑承载力,且空心钢管混凝土支撑承载力随着空心率的减小逐渐增大,随着长细比的增大逐渐减小;相比于空心钢管支撑,采用空心钢管混凝土支撑后地表沉降和桩体变形均减小,有利于控制地表沉降和围护桩变形。
2024年10期 v.53;No.653 29-3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婷;
为了提高泡沫混凝土的强度和泡沫稳定性,分别以0.65,1.65,2.65m/s的流速通过永久磁场1,5,10次的磁化水制备9种泡沫混凝土,对其进行泡沫稳定性、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并与采用未磁化水的试件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磁化水后,泡沫混凝土的泡沫稳定性、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明显提高;水的流速和通过永久磁场的次数是重要的因素;与未磁化的对照组相比,磁化水流速为0.65m/s和1.65m/s时,磁化10次试件的力学性能最好。磁化水流速为2.65m/s时,磁化1次试件的力学性能最好。
2024年10期 v.53;No.653 35-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0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赛鸿;杨武;
选择硬沥青作为一种天然沥青添加剂,通过在沥青混凝土黏结层中添加6%,7%,8%的硬沥青,与未添加硬沥青的混合物进行比较,评估硬沥青对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硬沥青的混合物稳定性提高的同时,流动性增加,导致混合物具有更大的变形性;当硬沥青添加比例为6%时,混合物具有最优路用性能,表明在沥青混凝土黏结层中添加适量的硬沥青可有效提升道路铺装的质量和耐用性。
2024年10期 v.53;No.653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姚庆;夏才初;
为深化对地铁隧道热环境与围岩之间关系的认识,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各季节围岩换热量作为间歇性热源边界对围岩进行加热,以模拟围岩和隧道热环境的动态变化,将其作为数值模型的热边界条件,建立三维地铁隧道围岩温度场模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利用该模型对比分析了换热器对地铁区间隧道围岩长期温度场演化规律的影响。换热器在夏季能有效减小围岩温度的变化幅度,提高围岩的蓄热能力;在冬季能使围岩储存更多冷量,并可部分抵消区间隧道在下一年产生的热量,从而改善围岩的蓄冷能力。
2024年10期 v.53;No.653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1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兆明;
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济南西站项目处于泉域承压水地层,该区域内的承压水一般分布于松散地层。由于承压水埋深大、水头高、水量大等原因,对深基坑工程底板及深基坑施工危害较大。为保证济南西站深大基坑降水工程的施工安全,建立了场地-地下连续墙-降水井三维模型,分析降水井数量、间距、深度对降水效率的影响,提出最优的降水井布置方案与地下连续墙深度。研究表明:降水井的数量、间距、单井降水能力对基坑降水工程中降水效率有直接影响,且地下连续墙应尽量插入场地中的承压水地层,隔断基坑内外承压水地层的水力联系。基于此研究,建议实际工程基坑横截面上布置两个降水井,并采用40m深的地下连续墙设计方案以控制承压水的不利影响。通过基坑降水现场实测,进一步验证了方案的可靠性。
2024年10期 v.53;No.653 51-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2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景文琪;
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一期工程处于泉域承压水地层,工程区域内承压水埋深大、水头高、水量大,深大基坑施工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场地-地下连续墙-降水井二维数值模型,分析并指出基坑底下端承压水会导致基坑凸涌及坑底回弹等不利现象;结合基本理论与实际工程经验,提出采用超深三轴搅拌桩加固基底土层与RJP旋喷桩接缝补强的深大基坑封底加固技术。研究表明:该技术可有效控制基底地下水压力并降低基坑横向支撑内力,减小基底回弹的不利影响并保证基坑安全开挖。
2024年10期 v.53;No.653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5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志;
为保证地铁运营的舒适性,以深圳地铁16号线预制板轨道工程为例,围绕铁路轨道质量指数(TQI)开展了一系列调整与优化过程研究,并建立了相对完备的参数标准、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及优化调整技术体系,显著提高了焊轨后区间无缝线路的平顺度,有效解决了地铁轨道工程中因铺设预制轨道板、25m标准轨排导致的整体轨道不平顺。结合工程实例对TQI在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施工中的应用重难点问题进行了分析。
2024年10期 v.53;No.653 63-66+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1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宇;
为解决超小净距并行盾构施工安全掘进的技术难题,依托苏州地铁7号线枫红区间隧道工程,针对其超小净距交互影响问题,创新采用了“MJS咬合隔离墙+洞内径向深孔注浆+先隧道同步支顶+后行盾外克泥效注浆”的小净距并行盾构施工新型保护体系;自主研发了具有伺服精准控制、自动行走、大角度爬坡、小曲线转弯功能的同步平衡支顶系统;对外部荷载、夹层土水平位移、管片收敛、管线沉降进行监测分析,并揭示了不同条件下并行穿越附加荷载、夹层土水平位移变化规律及影响范围。最终实现了超小净距并行盾构施工安全控制。
2024年10期 v.53;No.653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3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士海;
结合北京某新建矿山法隧道下穿不同结构形式既有运营隧道工程,基于Peck理论修正公式及变形实测数据,采用拟合分析方法进行拟合反演分析,对新建隧道下穿不同结构形式既有运营隧道变形特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新建隧道下穿施工引起的既有隧道结构变形与既有隧道的结构形式有关,竖向位移变化规律为:盾构隧道矿山法单洞隧道>矿山法连拱隧道;新建隧道上台阶穿越施工对既有隧道结构影响较大,单线穿越后呈“单凹槽”,双线穿越后呈“双凹槽”,两次穿越存在叠加影响;Peck理论修正公式可较好地拟合新建隧道下穿施工引起的不同结构形式既有隧道沉降,既有隧道结构的地层损失率为0.018%~0.079%,处于天然地层数值范围内的较低水平,沉降槽宽度参数为0.77~1.70,大于天然地层数值;对比不同结构形式既有隧道累积沉降曲线拟合参数可发现穿越施工中既有隧道地层损失率与既有隧道结构刚度成反相关,沉降槽宽度参数与既有隧道结构刚度成正相关。
2024年10期 v.53;No.653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3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丁飞;
为了研究盾构隧道开挖对既有电缆隧道周围地层的干扰情况,以太原地铁1号线隧道工程为背景,采取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隧道净间距下和不同隧道相交角度下盾构隧道开挖时土体沉降变化,及不同隧道相交角度下土体最大沉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铁盾构隧道和既有电缆隧道相交角度相同条件下,随着地铁盾构隧道和既有电缆隧道净间距的增大,盾构隧道开挖时土体沉降量逐渐减小;在相同隧道相交角度条件下,随着两条隧道净间距的增大,盾构隧道开挖时土体沉降量逐渐减小,当相交角度为28°时,沉降量最大,当相交角度为84°时,沉降量最小;在盾构地铁隧道工程中,建议尽量增加两条隧道的净间距,或选择相交角度大的方位进行施工。
2024年10期 v.53;No.653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耀洪;武玉山;马玉龙;于磊;周阳;王逸飞;张轩宁;
在富水软弱地层地下连续墙施工过程中,墙体接头防绕流措施是增强地下连续墙整体刚度和防渗性能,提高墙体施工质量的关键。依托佛山地铁绿岛湖中站工程,在传统防绕流措施的基础上提出新型防绕流水囊技术,通过水囊对工字钢腹板内部进行填充,封堵混凝土绕流通道,提供软弱土层临时支撑。相比传统防绕流措施,采用防绕流水囊技术后,地下连续墙浇筑速率、工字钢接头施工质量和整体防水性能显著提高。
2024年10期 v.53;No.653 84-88+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缪应璟;宋志强;张廷安;金晓飞;桂跃;
以昆明综合交通国际枢纽深大基坑为工程背景,分析昆明软土层中基坑周边环境的变形特性、立柱变形和支撑轴力变化情况。各测点的变形量均随开挖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增大,且基坑顶部变形最大,变形整体形态为“开口形”。地下连续墙变形随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先缓慢增长,然后突然剧增。支撑与封板上车辆及料场荷载导致立柱竖向沉降。支撑最大轴力值与围护体侧向变形最大值分布形态基本匹配。各观测井水位变化幅度较小;基坑东侧靠近B塔楼区域存在漏水情况,水位变化幅度较大。随着各区域后续工况基坑逐步开挖,车站变形逐步增加,但变形较小,区间变形未发生较大变化。
2024年10期 v.53;No.653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0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胜光;肖林;
短线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节段预制拼装桥梁施工方法,其预制线形控制通常采用六控制点方式,坐标系的变换求解方法正由二维简化向三维空间变换发展。然而,当前线形控制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控制点冗余大、预制误差识别与修正过程繁琐、精度控制效果差异大等。以某城市地铁高架节段U梁桥为例,提出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空间坐标变换理论的四控制点短线法节段预制线形控制方法,并开发了轻量化算法,跳过了梁段里程、轴线和高程误差的独立识别与修正过程,直接求解匹配节段的理论匹配坐标。预制线形控制结果表明,修正后的节段接缝处左右端点实际坐标与理论坐标基本重合,表明该算法可直接有效地修正预制误差,是一种可行的预制线形控制新方法。
2024年10期 v.53;No.653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曾伟峰;
目前采用“先梁后拱”法的梁拱组合桥梁结构中,因吊杆的锚固需要,多在梁体翼缘设混凝土横梁,但横梁结构与悬浇节段间无法做到同步对应,导致出现横梁节段混凝土无法同步浇筑,挂篮体系因阻碍无法前移等问题。依托某连续刚构拱桥工程,对挂篮侧模结构开展局部推拉式改进优化,将位于横梁区域的挂篮侧模板结构调整为可推拉组合的3块模板结构,该体系由增设的支撑纵梁支撑;桁架结构增设钢模板作为横梁的侧模和底模,并利用滑轮实现结构横移。该技术实现了横梁区域内模板的切换、吊杆锚固横梁与悬浇阶段的同步浇筑、挂篮体系的无障碍纵向移动等功能,解决了横梁节段的同步浇筑问题,缩短了节段循环周期、减少了挂篮安拆频次。
2024年10期 v.53;No.653 100-103+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安建波;
学府路东延跨太平河桥梁工程主跨梁体采用顶推法施工,具有顶推跨径大、梁体结构宽、工期长等特点。通过现场监测,结合施工方案,分析顶推过程中的步进位移、偏移、挠度情况;分析出现偏移的原因为:顶推设备竖向顶升不到位、横向油缸横移时误差、临时墩出现沉降、顶推施工环境复杂多变、施工现场早晚温差大等。由此制定针对性的施工控制措施,保证梁体步进过程中各结构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024年10期 v.53;No.653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9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汤刚;
探讨BIM技术在广汕铁路跨京九铁路特大桥转体工程中的应用,并对桥梁转体的总体施工方案及关键步骤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实例分析,详细介绍转体施工的准备工作、监控设施布置及施工具体步骤,包括试转和正式转体的详细流程。在此基础上基于BIM技术,对球铰支座进行精细化建模研究,并进一步通过BIM技术优化了墩顶转体空间布局,预测并解决潜在问题。
2024年10期 v.53;No.653 110-114+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学银;
依托某公路升级改造工程,采用BISAR程序分析法研究车辆超载对公路沥青路面结构的影响,分析路表弯沉变化、层底拉应力和拉应变、层顶压应力和压应变、路面剪应力和剪应变。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轴载的增大,路表弯沉呈线性增大,弯拉应力随之增大,路面结构压应力、拉应力、压应变和拉应变均逐渐增大;当轴载不同时,相比额定轴载,轴载为225kN时路面结构受到的压应力和压应变显著增大;随着轴载的增大,轮隙中心下和轮迹边缘路面结构的剪应力和剪应变逐渐增大;在实际公路升级改造工程中,建议增加路面结构深度2.5~10cm范围内结构强度,或增加材料刚度,同时禁止车辆超载,可控制公路路面结构被破坏。
2024年10期 v.53;No.653 115-119+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3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正平;张婀娜;董皓雪;范国友;王琦;
介绍了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教创新园区(西海岸校区)一期工程船形钢结构及采光顶的施工方案,解决了钢结构安装复杂的技术难题,并取得了速度快、质量好、低消耗的效果。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了每步张拉的钢索张拉力大小,为实际张拉提供理论依据。合理的张拉顺序和适当的工具选择确保了安装的顺利进行。经过船形钢结构安装及吊索张拉、采光顶安装及吊索张拉、船形钢结构稳定索张拉等步骤,最终实现了预期的结构状态。该施工技术具有可行性和可靠性。
2024年10期 v.53;No.653 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茹;李秘;伍志豪;
装配式建筑在现代建筑领域中越来越受关注,有效的临时设施布局对于提高装配效率和降低安全风险至关重要。针对装配式建筑临时设施布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NSGA-Ⅱ算法的多目标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以塔式起重机吊装时间、塔式起重机水平吊装路径长度及与密切程度相关的安全风险的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再采用以SLP法与随机法结合生成初始种群的改进NSGA-Ⅱ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减少塔式起重机的吊装时间、缩小吊装范围,并降低与密切程度相关的安全风险。
2024年10期 v.53;No.653 125-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下载次数: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子平;
针对复杂环境下波纹板加固施工质量安全风险高的问题,提出基于数字孪生的高效管理方法。以新建成渝中线铁路加固施工项目为例,分析了地质特点带来的施工难点。针对施工难点和数字孪生的技术理念总结了数字孪生的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基于数字孪生的波纹板加固施工管理架构。以施工全过程时间线作为依据,建立了集成前期规划、实时监控、模拟预测、风险评估和后期优化的数字孪生五维模型。在该理论方法的驱动下实现施工方案的优化与质量安全的控制。面向施工过程,针对波纹钢板加工和安装两个主要施工工序进行了孪生模型驱动下的技术分析。实践表明,所提理论方法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施工成本,确保施工安全。
2024年10期 v.53;No.653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锋;
当前施工安全管理缺乏真正有效的信息物理融合方法,安全风险分析没有考虑风险因素的相互作用。因此,提出基于数字孪生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框架,构建数字孪生施工安全风险耦合模型。该模型集成了物联网、建筑信息模型,并结合Apriori算法和复杂网络的安全风险分析方法。可实现施工过程中多源信息的实时感知和虚实交互,挖掘施工安全风险因素之间的关联规律和耦合关系,以动态数据的形式识别安全风险。在安置区项目中进行应用,有效保证了施工安全。
2024年10期 v.53;No.653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6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孔祥成;党月海;谢铠亦;周节定;仇伟秀;余宝艇;
U形金属阻尼器作为第一代金属阻尼器,具有耗能性能良好、便于取材、易于安装等优点。对U形金属阻尼器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可更换U形环连续式耗能金属阻尼器,并对其构造形式、耗能机理及设计参数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新型阻尼器可实现连续式耗能及震后可更换的目的,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及推广价值。
2024年10期 v.53;No.653 143-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5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朱红武;
为科学保护优秀历史建筑,以某优秀历史建筑综合性检测为例,开展其修缮前质量综合检测及专项测绘工作,调查房屋保护类别、重点保护部位、保护范围、修缮改造历史、使用荷载等,绘制房屋建筑、结构测绘图纸,现场检测房屋完损情况,抽样检测房屋主要结构材料力学性能,测量房屋倾斜与不均匀沉降。根据现场检测结果建立合理计算模型,对房屋结构承载力进行验算。根据现场检测、验算结果,综合评价房屋结构安全性能和抗震性能。
2024年10期 v.53;No.653 15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3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